|
(原標題:“垃圾去哪兒了”? 記者實地探秘上海生活垃圾末端處理)
人民網上海8月6日電 (唐小麗 鄔迪) 7月中旬,本網報道了靜安區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機制,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在關注垃圾分類的同時,也在好奇:垃圾去哪兒了呢?
近日,本網記者分別來到老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及松江濕垃圾處理廠區,探訪市民日常生活垃圾的最終處理過程。
據工作人員介紹,老港廢棄物處理基地承擔了上海70%的生活垃圾處置任務,日處理生活垃圾近一萬噸 。在老港廢棄物處理基地門口,記者看到有垃圾車不斷進出,但更多的是垃圾運輸船。據工作人員介紹,市區內的生活垃圾每天都通過最近的碼頭源源不斷運輸過來,“船的運輸成本比較低,便于密封,而且走水路,不經過鬧市區,如果是車子,一路上散發出來的氣味,還有滴出來的臟水,估計市民也受不了。”
去處一:焚燒方式年處理生活垃圾100萬噸
生活垃圾焚燒
在垃圾焚燒車間,記者近距離拍攝了生活垃圾的焚燒過程,焚燒的每個流程都有耐高溫監控攝像,焚燒車間的情景在監控室一目了然。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基地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30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100萬噸,同時利用焚燒余熱發電。
去處二:東海灘涂上的填埋點 重新覆土燃生機
在綜合填埋場,可填埋處置上海市生活垃圾、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產生的飛灰和其他符合進場標準的非危險性固體廢棄物、城市污水廠處理廠經處理后符合進場標準的污泥等。采訪當天下午四時許,工人們在填完一天的垃圾后,開始覆蓋垃圾表面。據工人介紹,當天填埋的垃圾,當天必須全面覆膜,并會噴灑除臭噴霧,把味道的擴散控制到最小。雖然記者所處位置位于當天風向的下風口,但基本聞不到垃圾散發出的味道。而在已經覆膜完畢的區域上,還會覆土種植草皮。有些區域已經草色青青。
去處三:經過“堆肥”化作肥料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