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張茉楠:增速放緩背后正經歷艱難的結構"再平衡"

發布時間: 2014-06-12 09:34:48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魏博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中國經濟 去杠桿 增速放緩 國際收支 新興經濟體

中國發展門戶網6月12日訊 當前,中國經濟處于周期回落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同時體現在經濟總量增長放慢和經濟結構出現調整兩個方面。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的新階段,如何在“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間找到“黃金平衡點”是擺在新一屆政府面前的新的重大挑戰。中國需要以“降低結構失衡,提高要素效率”為核心目標,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優化中長期供給能力,真正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走向新的增長模式。

增速放緩背后正在經歷艱難的結構“再平衡”

1、國際收支正經歷結構性“再平衡”。過去五年,經常帳戶盈余已從2007年占國內生產總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較2012年下降0.5個百分點,為9年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經常項目順差為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52億美元大幅收窄,較去年第四季度也大幅收窄,預計今年整體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將繼續下降。

國際收支的再平衡既有主動調控的原因,更有被動調整的原因。近兩年,發達國家欲借“再工業化”重奪國際貿易競爭主導權,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國際制造業轉移的新陣地,對中國出口形成“前堵后追”之勢, 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首先,美日歐經濟復蘇與中國出口出現“脫鉤”跡象。2013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動能普遍增強,各國經濟相較于原有增長格局出現程度不同調整,美國制造業復蘇帶動實體經濟復蘇明顯。2011-2012年制造業平均增速達到4.3%,已超過2002-2007年平均水平4.1%,其中耐用品制造業平均增速達8%,遠遠超過2002-2007年平均水平5.7%。而隨著中國國內要素成本上漲,及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開始下降,2011年至2013年,我國商品在美國進口中占比累計下降2個百分點,出現“脫鉤”跡象。這一趨勢也同樣發生在中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之間。2013年,我國產品出口到傳統發達市場占比從去年的40%左右下降至37.6%,并且這一趨勢也在今年一季度有所延續。

其次,新興經濟體貿易競爭追趕態勢進一步增強。目前,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也開始放緩,越南、印度、墨西哥與東歐等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工業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新陣地,東盟制造、印度制造、墨西哥制造開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實現對中國制造的供給替代。

第三,TPP+TTIP+PSA正在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當前,國際產業競爭與合作的態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美歐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議(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重構全球貿易規則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零關稅;二是就業和綠色環保的談判準入條件;三是區域自貿加強。新型貿易壁壘對中國造成嚴重挑戰。除了傳統貿易救濟之外,貿易保護主義以國家援助、政府采購等形式隱蔽出現,對中國出口形成新挑戰。

張茉楠專欄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