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中國農村信息化:三省研究》報告認為,中國農村的互聯網普及率遠低于城市,城市居民上網人數比例達五分之三,而農村居民上網人數比例不到四分之一,而且差距仍在不斷擴大。普及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有助于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發布農業和非農生計信息,提供公共服務,傳播教育和衛生保健知識。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說:“信息化可以改變中國農村的面貌。這份報告顯示,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可以方便農民獲得農業信息,幫助他們提高農業生產率。中國發展農村信息基礎設施,還可以提供其他有益的服務,比如學生的網上學習教材、農業電子商務以及有助老年人融入社會的溝通工具。”
報告認為,雖然中國的城鎮化正在穩步推進,但提升農村居民的福利水平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中國仍有超過6.5億人居住在農村,數量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此外,中國鄉村正經歷著大規模的人口變動,大量青壯年人口遷移到城市尋找工作,老人和兒童留守農村。通過幫助與親屬保持聯系、提供有關農業和非農的生活信息、提供公共服務,以及傳播教育和健康信息,信息化能夠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些優勢,農村居民需要能夠獲取信息化手段并且知道如何使用這些技術。盡管政府和民間在農村信息化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但城市和農村地區在獲得信息化方面存在的差距仍然相當明顯。2012年,城市的互聯網普及率高出農村地區2.5倍以上。
鄉村獲得信息化基礎設施及其服務的狀況正在不斷改善。對農村信息化需求的問卷調查顯示,所有鄉村都已經通電,并且都能收到手機信號。97%的家庭擁有電視,95%的人有手機。但是,問卷調查中僅有20%的家庭擁有個人電腦或使用互聯網,主要原因是缺乏使用技能以及不了解電腦和互聯網的好處。信息和通訊技術的培訓機會有限。盡管很多農村學校已經接入了互聯網,但其中只有四分之一向當地社區開放其設施,提供培訓的公共信息化設施還不到10%。雖然經濟承受能力不是主要瓶頸,但對有些人來說,買不起計算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仍然是障礙之一。
報告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決策者提出了促進農村信息化的具體建議。報告根據在山東、吉林和貴州三省所做的調研,反映了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到的基層實際情況,探討了農村居民對信息服務的需求特點以及是否得到了充分滿足。
報告還研究了三省農村信息化投資項目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從中可以汲取的經驗教訓。報告認定出農村人口信息化服務需求的主要推動因素,介紹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一些創新做法。報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對從大都市到鄉村遍地開花的公共圖書館所起的作用進行了評估。
報告肯定了中國在建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取得的顯著進展。截止到2012年底,所有行政村都接入了電話網絡,88%的行政村有了寬帶連接,農村互聯網用戶人數達到1.56億。但是,城鄉在普及互聯網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縮小這一差距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此外,大部分農村信息化干預政策比較寬泛,主要集中在以提高農民福利為目標的農業應用方面,較少兼顧非農生計。尤其重要的是中國農村正在經歷大規模的人口變遷,大量青壯年人口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信息化干預措施應當面向這些弱勢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