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16日正式公布。《規劃》全文3萬多字,共計30多章,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就《規劃》傳遞出的新信息,本報今日請有關專家作一解讀。
1
睡城鬼城彎路不能走
【原文】
02020202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并著力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后。“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城鄉建設缺乏特色。體制機制不健全,阻礙了城鎮化健康發展。
【解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
這是一部指導我國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綱領性文件,內容全面豐富,總結并吸取了國內外城鎮化工作的經驗教訓,指導性強,意義深遠。為了避免走彎路,這份文件認真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的經驗教訓,包括: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等。
這份文件詳細剖析了建設用地粗放低效等問題: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過分追求寬馬路、大廣場,新城新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占地過大,建成區人口密度偏低,造成睡城鬼城;一些地方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一些城市“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加劇。
2
不以人為本當叫停
【原文】
以人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解讀】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
我國城鎮化是在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進的,這決定了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這是中國城鎮化的本質屬性。我國一些地區城鎮化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物輕人”、“見物不見人”的現象,由此產生一系列問題。不能把城鎮化簡單等同于城市建設,而是要圍繞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轉變。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在城鎮化過程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