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3月11日電全國兩會正在北京隆重召開,本屆會議上,農業、醫療、養老、新能源、信息產業、環保等主題繼續成為代表提案中的關鍵詞。由于2013年我國霧霾天氣備受矚目,因此今年兩會上也涌現出了大批“霧霾提案”,其中一項由北京政協副主委謝朝華提交的“護肺提案”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這項提案主要討論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特別是對人體肺部健康的危害,并將關注點聚焦在霧霾天氣下的戶外工作者身上。提案同時呼吁政府盡快出臺“霧霾補貼”,保障戶外作業特殊人群的切身利益。
抗霾是場持久戰
2013年,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達到52年來的峰值。倫敦市前副市長羅思義曾寫過一篇文章,指出中國的大霧喚起了他關于英國60年前那場災難的回憶,當時彌漫倫敦大街小巷的濃霧使人感到呼吸困難、嗆喉嚨,還有不少得了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這場“毒霧事件”共造成12000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于2013年10月的發布報告,大氣污染(PM2.5污染物)首次確認為‘對人類致癌’,其重要組成部分可吸入顆粒物被認定為一類致癌物,危險程度與煙草同級,其中又以對肺癌的誘發最為顯著。
同一時間,由復旦大學開展的國內首個防治PM2.5傷害研究項目也在廣州公布了成果。研究發現,潘高壽蜜煉川貝枇杷膏和治咳川貝枇杷露兩款藥物對PM2.5引起的呼吸道炎癥有明顯減輕作用,可減少炎性因子和細胞內容物的分泌,清除肺部垃圾,保護肺細胞,減少肺損傷,該實驗結果也印證了中醫“治未病”的理念。
而謝朝華代表提交的之所以被稱為“護肺提案”,正在于他特別關注PM2.5對人體呼吸系統的影響。謝朝華在接受媒體采訪中提到,“抗擊霧霾將會是一場持久戰役,PM2.5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此一來,‘大環境政府治,小環境室內防,內環境個人護’就顯得十分必要。政府要和人民一道抗霾,首先就要保障健康呼吸,用當前流行的詞語來講就是堅決反對“為人民服霧”。
關注“護肺產業”,呼吁“霧霾補貼”
究竟該拿什么拯救呼吸?這一課題已經從民間網絡上一路引申到兩會代表的提案中,各界代表們從不同角度給出了PM2.5治理建議,引發了媒體的極大關注。政協委員謝朝華就提出,政府應以“霧霾補貼”的形式,優先為環衛工、建筑工、快遞員、交警等戶外工作者提供護肺支持,保障市民健康呼吸的權益。
謝朝華指出,霧霾補貼要落到實處,不能流于經濟補償,而應該像高溫補貼用于采購清涼飲料一樣,讓霧霾補貼幫助戶外工作者采購到“靠譜”的護肺產品。“目前市面上涌出大批打著‘防治霧霾’口號的健康產品,魚目混雜讓消費者無法辨別好壞,無從選擇。尤其是護肺類產品,人們對之需求逐漸增長,而護肺產業發展卻存有空白。”
謝朝華在提案中以潘高壽綠肺基金與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PM2.5傷害防治研究項目作為舉例,倡議藥企和學府聯合攻關,為PM2.5傷害的防護與治療課題打開突破。“面對當前亂象,既要有領頭企業發力,也需要政策的有效疏導,政府可以支持相關的產學研開發,為護肺產業提早布局,或出臺護肺用品指導目錄等引導理性消費。”此外,謝朝華還提議可實施霧霾假期,適當安排PM2.5嚴重污染環境作業人員減輕勞動強度,避開PM2.5高濃度時段作業,為勞動者健康提供保障。謝朝華表示,正在爭取更多代表聯名支持,以期獲得有關部門的書面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