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淮棉區的棉農們前些年談“蟲”色變的經歷已成歷史。如今,農業科學家用高科技手段培育并通過審定的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已達30多個。國慶前夕,記者到中國農科院棉花所采訪,看到雙價轉基因抗蟲棉“中棉所41”長勢良好,專家們興奮地告訴記者,“中棉所41”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是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發展的一個縮影。
????
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實施國家“863”計劃、重大科技攻關計劃等一系列科技計劃,我國在當代科技中的許多重要領域取得大批創新性成果,并積極推動階段成果向產業化延伸,為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
抽樣分析表明,我國60%以上的高新技術在水平很低或幾乎完全空白的基礎上起步,目前有11%的高新技術成果達到或保持國際領先水平。例如:轉基因羊牛的獲得和轉基因抗蟲棉的成功,標志著我國轉基因動植物技術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全面參加并承擔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顯示了我國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高性能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我國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計算機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水下無人深潛技術獲得重大成就,研制成功6000米水下機器人,使我國成為少數幾個擁有這種技術的國家之一。
????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在國家“火炬計劃”這面旗幟的帶動下,經過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步入發展的快車道。1991年到2001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工業產值從3000億元左右增加到1.8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以上,超過同期工業年均增長速度10多個百分點,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構成中所占比例顯著提高,由10年前的1%左右提高到現在的接近15%。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壯大,提高了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1991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不到30億美元,2001年提高到4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占當年出口增量的56%,占出口總額的17%左右。
????
1990年以來,經國務院批準,我國先后在一些智力資源相對密集的大中城市建立了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到2001年,53個高新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1928億元、工業總產值10117億元、實現利稅1285億元、出口創匯226.6億美元,分別是1991年初創時的100倍左右,10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60%。有不少高新區已經成為拉動所在城市經濟增長的骨干力量,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充滿活力的增長點。
???? 《人民日報》 2002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