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部提出公開信息不能報喜不報憂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今日表示,公開信息不能報喜不報憂,溝通交流不能聽不得逆耳之言,既要能說成績,又要敢說問題。他提出,要尊重和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潘岳的這番話是在今日召開的首屆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上說的。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新媒體的風起云涌,對環境保護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環保部門要善用互聯網、新媒體,推動環境保護社會共治,促進環境法治,積極開展輿論引導,推動理性、建設性的公眾參與。”潘岳說,互聯網和新媒體已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推動力量,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
他認為,互聯網促進了公眾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也使得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開放。“公眾通過互聯網發出自己的聲音,參與環境事務與環境事件,影響決策方向和事件走向。”潘岳表示,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無處不在,參與無處不在,監督無處不在。他表示,這樣的大背景,要求環保部門認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環境管理戰略轉型,構建環保大格局。
潘岳強調,環保部門必須樹立互聯網思維,善用新媒體手段,進一步加強與公眾、與社會的交流與溝通。要尊重和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運用互聯網思維,以更加陽光的心態,及時、全面地公開信息。
同時,信息公開要與公眾形成互動,積極回應公眾關切,與公眾平等溝通。“公開信息不能報喜不報憂,溝通交流不能聽不得逆耳之言,既要能說成績,又要敢說問題;既要能聽肯定,又要敢聽批評。”潘岳說,要善于應用互聯網和新媒體,促進環境管理和環境執法轉型,進一步推動環境法治。
他強調,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創造的有利條件,更有力地打擊違法排污企業,及時了解和遏制地方政府不當決策帶來或可能帶來的環境危害,強化嚴格執法、依法行政的責任意識和自律監督,切實把執法監管、督查督政和盡職履責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
潘岳要求,結合實際建立健全互聯網信息發布制度與政策解讀聯動機制,做到重大問題不缺位、關鍵時刻不失語,逐步建立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機融合的輿論引導體系,有效控制和引導輿論。
潘岳提出,各級環保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強環境新媒體建設,充分認識新媒體的重大作用,積極建立自己的新媒體,善用社會新媒體,形成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融合的環境宣傳教育大格局。法制網北京6月1日訊 □法制網記者郄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