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盤點31個省區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各省爭說“城鎮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趙明月 趙劍云
截至3月3日,全國各省份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已全部出爐;與2012年相比,今年各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城鎮化”已成為絕對的關鍵詞。
幾乎所有省份都將“推進城鎮化建設”作為未來主要任務之一。許多省份既提出了宏觀的城鎮化目標和規劃,還列出了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在普遍要求提高城鎮化率、城鎮化速度的同時,許多省份表示未來的城鎮化將更注重提升城鎮化質量。
多省份明確具體目標
根據各省份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的統計數據(注:上海、北京、福建、遼寧、四省份相關數據引自《中國統計年鑒2012》),全國各省份城鎮化率的最大差距達66.6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最高的上海為89.3%,最低的西藏僅22.7%。
在31個省份(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許多省份都將“推進城鎮化建設”看作拉動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列為最主要的任務之一。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量化了城鎮化增長目標的省份不在少數。河南省提出,今后5年要著力加速發展新型城鎮化,目標是“城鎮化率達52%以上”。湖北省提出,未來5年城鎮化率要由目前的53.5%提高到58%;安徽省要在城鎮化率2012年達到46.5%的基礎上,爭取未來5年達到55%。山東省表則示,到2015年,“城鎮化率達到58%以上”。
“人的城鎮化”成重點
在各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型城鎮化”被屢次提及。據《中國經濟周刊》統計,在31份《政府工作報告》里,有 18份提到“新型城鎮化”道路。
山東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許多省份表示,未來的城鎮化重點將轉向“人的城鎮化”。
湖北強調,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系并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山西將研究出臺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推行居住證制度,解決好社會保障、子女上學、保障性住房等問題。廣東則要破除地域、戶籍等限制,完善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制入戶城鎮、參與社會管理等制度。
據記者統計,至少有7個省份提出推動或加快推動戶籍改革。
很多地方不再盲目地追求統計數據上的城鎮化率,而是選擇擠掉“水分”。
重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目標:2015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2%和47%。所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區別于依照常住人口數目統計出來的城鎮化率。
關于城鎮化的投融資創新
在各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里,針對當下城市發展的難題,新型城鎮化被賦予了更多可能性。
四川等省份提出,堅持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用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依托產業發展城市,促進產城融合,有效規避空城、鬼城與睡城現象。
同樣配套新型城鎮化的新提法,還有融資創新。許多省份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相關規劃中,為了保證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提出 “壯大”、“做大做強”地方投融資平臺,以解決城鎮化投融資難題。
北京市提到:積極推動金融創新,做強做優軌道交通、水利工程等融資平臺,支持每個區縣整合做強一家新型投融資平臺公司,有效拓展融資渠道。廣東省則考慮增加債務以為城鎮化建設融資,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推動債券市場直接融資與重大基礎設施投融資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