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十年,中國人的幸福“網事”

2012年09月12日14:43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網事 科學發展 微博 端口 信息化 追趕者 紐約時報 免費午餐 經濟學人 一把手

——十六大以來民生領域發展成就述評之十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這是中國人發出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時間是在1987年9月14日。

整整25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網民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最近,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同時,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首次超過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

人們至今清楚地記得,2008年6月20日,正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的胡錦濤總書記,專程來到人民網看望編輯記者,同時親切地與“強國論壇”的網友進行在線交流。這一刻,被億萬網民稱為“最幸福網事”。

如果說,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總體上還是一個“追趕者”,那么,在被稱為人類“第三次浪潮”的信息化過程中,中國和世界第一次站上同一條起跑線,信息化推進速度之快讓世人驚嘆。

這1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提升的10年,同時也是信息化加速推進、互聯網日益普及的10年。互聯網改變了世界,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幸福網事”,成為中國人這10年的共同記憶。

信息化成國家戰略,信息技術創造諸多世界第一

有人說,中關村是中國信息化的一個縮影。

1996年秋天,北京白頤路路口的一面廣告牌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霸氣的廣告詞不僅讓它所在的中關村地區揚名天下,也記錄了當時中國人對信息化時代的向往和渴望。

那一年,中國人購買了201萬臺電腦,比此前十幾年購買的全部電腦還要多,其中增加最快的就是個人電腦,很多國外媒體驚呼:“中國進入電腦時代。”

今天的中關村聚集了近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首都跨行政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2011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達1.96萬億元,約占全國高新區的1/7。

黨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路子。十七大又進一步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2005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出臺,提出圍繞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圍繞提高治國理政能力,推行電子政務;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信息化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為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成果普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信息時代,技術先行。在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下,過去10年,我國在信息技術的創新和研發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2003年,“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正式啟動,標志著中國進入下一代互聯網的大規模研發和建設階段,現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示范網絡,試驗網所用的中小容量IPv6路由器技術、真實IPv6源地址認證技術和下一代互聯網過渡技術等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10年創新,10年發展,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截至2012年6月,全國通信光纜線路總長度達1343.2萬公里,已建成輻射全國的通信光纜網絡;移動電話用戶數由2002年的2.06億增加至2012年的10億,手機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計算機擁有量從2002年3800萬臺增加至2011年的3億臺,中國農村居民家庭電腦擁有量也在過去10年增加了10倍,計算機向農村普及的趨勢十分明顯;我國的網民數量在2008年躍居世界第一,網民上網方式已從最初以撥號上網為主,發展到以寬帶和手機上網為主,中國成為世界互聯網使用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紐約時報》曾經撰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計算機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國,飛速增長的經濟和日益雄厚的科技基礎設施,都使它走在了新一代計算機科技的前列。”

過去10年,中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20%,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不足1%增加到10%左右。信息產業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帶動了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信息化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人人都是一個“端口”,隨時隨地與世界相連

“最多的時候每天能送200件,少的時候也有三四十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坐在家里買東西了。”供職于上海一家快遞公司的謝成偉告訴記者。這些年,網上購物迅速興起。對此,無數像謝成偉這樣的快遞員感觸最深。

網上購物,得益于互聯網的迅速普及。

2008年,浙江省第一個光纖入戶實驗小區建成,家庭上網進入兆時代;2009年1月,我國發放了首批3G牌照,中國正式進入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時代。目前,3G網絡已覆蓋我國所有大中城市和縣城及部分鄉鎮;2010年7月,國務院公布了首批三網融合12個試點城市名單,三網融合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手機的功能復雜了,電腦的體形苗條了,電視的頻道增加了,網絡的速度更快了。信息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端口”,隨時隨地與世界相連。

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2012年春節,全國鐵路第一次全面實行網絡售票和電話訂票,旅客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火車票。40天時間,鐵路通過互聯網和電話發售火車票5085.3萬張,數量超過總售票數量的1/4,明顯減輕了窗口售票的壓力,減少了很多旅客買票排隊之苦。

據統計,2011年,我國5億網民中,約有4.15億人經常利用即時通信工具進行交流溝通,4.07億人經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詢各類信息,2.44億人使用社交網站進行信息交流,1.94億人使用網絡購物,4002萬人利用互聯網進行證券交易。

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互聯網經濟風生水起,前景誘人。

這些年,經歷全球互聯網經濟的跌宕起伏,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逐漸成熟、壯大。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影響力不斷擴大,盈利能力不斷增強;百度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場里占據了一席之地;阿里巴巴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方式,引導中國人進入網購時代,互聯網創造了一個個“創富神話”。

信息化還催生了一批新興的服務業。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萬億元,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80萬人,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超過1350萬人。

《經濟學人》雜志坦言:“隨著經濟和網絡產業的成熟,中國互聯網將擁有全球影響力,從某些方面而言已然如此,互聯網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特色被西方汲取。”

信息化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影視等產業迅速崛起,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2011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 511.9 億元,超過報紙廣告的規模;網絡游戲市場規模468.5億元,同比增長34.4%。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傳播,制作適合互聯網和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精品佳作,鼓勵網民創作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化作品。”為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壯大網絡文化產業指明了方向。

通達民意匯集民智,網絡搭建溝通新橋梁

“(天津)西青區中北鎮居民小區集中,居住人口越來越多。而公交車只有兩班,每班等候時間均長達40—60分鐘,建議增加一些公交班次。”

“我是(山東)日照市濤雒鎮的村民,我們這里大鱗鲆養殖非常多,一家養殖戶抽地下水的井都有好幾口,常年不停地抽,這樣下去,地面會不會塌陷?”

“我是(河南)駐馬店市的,上戶口時名字被工作人員填錯,‘航’寫成了‘船’,現在都開學了,我還辦不了學籍卡、交通卡。為什么本地改不了,必須要去省會改?”

……

這是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的留言。自2006年開辦以來,《地方領導留言板》已累計接到近10萬條各地黨政“一把手”對網友留言的回應。截至目前,各地領導在這一平臺上對網友作出的回復數量已接近10萬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發展,為政府與公眾之間搭起了直接溝通的橋梁。據統計,我國目前有上百萬個論壇、3.53億博客用戶、2.74億微博用戶。每天有上億網民通過網絡獲取信息、交流觀點、表達訴求。互聯網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了解民情、傾聽民意、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重大政策出臺前,通過互聯網廣泛征求意見已成為一種慣例。每年兩會期間,政府通過互聯網征求的意見建議多達百萬條,為完善政府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臺風又來了,這次是‘海葵’……預計未來24小時內本市將出現7—8級陣風,請注意防范。”8月6日至9日間,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上海發布”滾動發出數十條微博,播報臺風最新進展,并作溫馨提示,讓廣大市民備感貼心。

近年來,政務微博以其親民、人性化的特點悄然走紅網絡,成為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互動的新平臺。截至2012年6月,我國通過新浪認證的政府機構及領導干部微博已達45021家。其中政府機構微博為25866家,全面覆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

目前,已經建成的政府門戶網站超過5萬個, 75個中央和國家機關、32個省級政府、333個地級市政府和80%以上的縣級政府都建立了電子政務網站,中央政府各部委辦公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從2001年的不足10%提高到了100%。

信息化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社會管理中。從《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的出臺到《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公布,從汶川地震災后救援到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從微博“打拐”到為貧困山區兒童提供“免費午餐”,一系列影響深遠的事件背后,都顯示出互聯網的強大力量。

信息化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和便捷渠道;與此同時,我國在相關領域的法制化進程也不斷加快。截至目前,我國已出臺與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共計200多部,形成了覆蓋網絡安全、電子商務、個人信息保護以及網絡知識產權等領域的網絡法律體系,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風云變幻的信息化浪潮中,中國始終保持著銳意進取的姿態,走在了世界前列,信息化的中國也必將帶給世界一個嶄新的未來。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