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去年三公經費總額約60億 仍有超半數未公布

2012年07月31日10:2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三公 經費審查 經費支出 財政撥款 中國經濟周刊 全總 中央部門 通知 工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中國經濟周刊》 見習記者趙劍云 白朝陽︱北京報道

7月19日,92家中央部門在自己的官網上公布了“三公”經費,即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邁上第二個年頭的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布,與第一年“摸著石頭過河”相比,有何變化?

新成員:中華全國總工會

有“三公”經費,但財政撥款部分為零

截至7月26日,據本刊統計,在公布“2011年部門決算”和“2012年部門預算”的95家中央部門中,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稱“全總”)首次對外發布自己的“三公”經費數據:2011年決算、2012年預算均為零。

全總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三公”經費財政撥款為零,并不代表全總沒有“三公”經費開支。“我們肯定有,但是不是公布,我就不能隨便說了”。

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全總的“三公”經費都是由全總的工會經費來開支的。“我們單位配車,財政不會給我們這些錢”,“因為我們是工會獨立管經費”。各級工會會按月向所在單位職工收取一定的工會經費,“是按工資總額的2%比例提的”,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里有規定。“這相當于間接由財政負擔,只不過是我們自己收取,然后自己開支”。

《工會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

“我們比較特殊,跟全國婦聯和團中央還不一樣(注:這三家單位同屬‘群眾團體機關’),婦聯、團中央的‘三公’經費來自財政撥款,而全總的來自每年收取的工會經費。這體現了(國家)對工會的關懷。”該工作人員說。

此前,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透露,“行政單位‘三公’經費支出主要由財政撥款安排;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支出除通過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列支外,財政撥款也安排一部分。”

事實上,目前各中央部門公開的“三公”經費支出的定義,都是“財政撥款”中的“三公”經費。不過,在各部門的相關支出來源中,財政撥款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的事業收入、預算外收入等非財政撥款中,同樣隱含著“三公”支出。

新要求:細化,再細化

專家建議:將公車司機工資納入

去年,絕大多數中央部門公布的 “三公”經費各分項數額,大多只有一個總數,因而飽受質疑。今年的“三公”經費,總體而言,較去年要詳細很多。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2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中央部門在2011年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相關內容。

所以,今年中央部門在公布“三公”經費時,普遍明確了“三公”經費各分項的概念與范圍。比如:“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指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比如:審計署在文字說明中表示,其 999.69 萬元的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全部為車輛運行維護支出,主要用于機要文件交換、市內因公出行以及駐地方特派員辦事處開展跨省或省內跨市(縣、區)審計監督所需公務用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等支出。

同時,為了方便公眾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絕大多數中央部門在文字說明中增加了名詞解釋。

長期關注“三公”經費公開情況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稍顯不足的是公車司機的工資沒有被計入公車運行成本里。

近年來,葉青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一直在呼吁將公車司機的工資納入到“公車花費”里,并呼吁大幅削減公車司機數量。據葉青介紹,在中國,很多公車都配備司機,司機工資是公車成本的一部分,據他估算,有編制的司機年收入平均為5萬元左右,所以“公車司機工資”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去年中央部門公布“三公”經費時,葉青曾表示:如果把公車司機的收入列入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則該項經費占“三公”經費的比重,將由當年的三分之二提高到五分之四。

從已經公布的“三公”經費來看,除了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少數中央部門未按要求公開車輛購置數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國(境)團組數量及人數外,其他中央部門基本上都達到了這一要求。有的中央部門甚至還分別公布了本部門的車輛購置支出和公務車運行總費用。

《中國經濟周刊》統計發現,人均出國(境)費用最高的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11年支出135.08萬元,用于兩個團組,12人次。人均出國(境)費用為11.26萬元。其次是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人均出國(境)費用為5.63萬元。而人均出國(境)費用最低的是共青團中央,為1900元。

新細節:7部門公布職工人數

中國地震局人均經費最多

今年中央部門公布“三公”經費,最令葉青滿意的當屬那些主動公布職工人數的中央部門。

據《中國經濟周刊》統計,截至7月26日,公布部門人數的中央部門共有7家:中國地震局、中科院、國稅總局、教育部、交通部、中國氣象局、國家物資儲備局。

7部門中,職工人數最多的是國稅總局,由于屬于垂直管理,其公布的是整個國稅系統的人數,共58.23萬人。其次是教育部,職工人數也在50萬以上。

此外,7部門中,除了國稅總局外,都公布了本部門的在職人數和離退休人員。在職人數最多的當屬教育部,為30.31萬;在職人數最少的是中國地震局,為1.38萬。

按照在職人數計算,人均“三公”經費最高的是地震局,達到4063元;中科院的人均“三公”經費超過了3500元;中國氣象局也將近3000元。最低的是教育部,只有81元。

新希望

制定嚴格的開支標準

“有標準的好處是方便監督”

進一步細化的數據,讓公眾可以更為細致地了解“三公”經費。

我們甚至還可以計算某些中央部門每年花在每輛車上的費用。這當然是一個進步,但有人提出,面對更加詳細的數據,公眾除了比大小外,卻很難做出合不合理的判斷。

要想解決這一問題,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政府預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認為,對“三公”經費要有一個嚴格的開支標準,包括數量標準、價格標準、總額標準三方面。比方說公車配置的標準應該是普通車,數量不能超過多少;出國也不能住五星級酒店,不能坐頭等艙;招待費一餐不能超過多少金額等。

對于開支標準,王雍君認為,應該由財政部牽頭來制定,各部門協助,報國務院批準。每年可以微調,接受媒體監督,鼓勵舉報。“有標準的好處是方便監督”。同時,“審計也不可或缺”,因為有一部分“三公”經費,很可能隱藏在行政經費之外的其他預算科目,比方說培訓費,有的還會放在項目支出里。

老問題:誰還沒有公布?

有30多億“三公”經費尚未現身

財政部7月份公布的《關于2011年中央決算的報告》中披露,匯總2011年中央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用當年財政撥款開支的“三公”經費支出,合計93.64億元。

《中國經濟周刊》統計發現,截至7月26日,已公布的95家中央部門的2011年“三公”經費決算總額共計約60億元,仍有30多億的“三公”經費還沒有公布。還有多少家中央部門要公布或者可能公布“三公”經費?

去年被要求公布“三公”經費的中央部門數量,是明確的,98家。今年,按照要求應該是多少家?是否有具體名單?就此問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致電財政部新聞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并不知曉此事,建議記者向具體負責此事的國庫司了解情況。截至發稿時,財政部新聞辦公室提供的國庫司的電話,一直沒人接聽。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