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主要污染物減排】
出臺《福建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自2011年9月份起,省政府把減排工作納入每月經濟運行分析重要內容,統籌經濟發展與污染減排相協調。
全省上下持續推進減排工作,2011年我省化學需氧量比2010年減排2.36%,氨氮減排1.91%,二氧化硫減排1.06%,氮氧化物增排10.5%。列入環保部年度考核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2項指標均完成年度減排目標任務。
【重點流域整治】
編制《“十二五”閩江、九龍江、敖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規劃》。加快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加大對重點流域的巡查力度和頻次,并逐步將巡查范圍向支流、小流域擴展。省政府組織開展尤溪下游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成立專門協調工作組并派出由省直有關部門和三明市、南平市政府組成的現場督察組進駐尤溪縣和延平區,督促、指導、協調當地政府開展整治工作,通過整治,水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河流水質顯著改善。省環保廳對5個設區市的19個突出環境問題予以掛牌督辦,約談整治工作進展緩慢的5個縣(區)政府主要領導,督促其落實流域整治要求、履行環保監管責任。省監察廳與審計廳分別開展流域整治專項監察和專項審計,有力推動了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
【重金屬污染防治】
編制出臺《福建省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和2011年度實施方案。有序推進皮革、電鍍行業綜合整治,對重點防控的重金屬污染地區、行業和企業進行集中治理。深入排查整治鉛蓄電池企業,全省99家鉛蓄電池生產企業中,責令停產整治71家,取締關閉13家。
【行政執法】
扎實推動環保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87960人次,檢查企業33992家,掛牌督辦環境問題83個,立案處理590件。
【排污收費】
2011年,全省排污費入庫41902.2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我省排污申報核定與排污費征收工作在全國評比中獲得二等獎。
【環境經濟政策】
創新環境經濟政策體系,與人行福州支行、福建銀監局聯合將企業和個人環保信息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至2011年底,全省環保系統已向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報送1000多件企業環境違法信息,一批環境違法企業受到金融部門的信貸限制。
【環保投入】
2011年,全省安排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資金26984.72萬元,比上年增長146.41%;其中爭取中央資金5999萬元,省級財政及地方投入資金20985.7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5.31%和186.61%,環境監管基礎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修訂《福建省清潔生產實施細則》。公布369家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其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353家,自愿性16家,督促企業開展審核工作,引導企業采用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全年完成112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公開選聘并發布22家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機構名單。
加快循環經濟試點示范企業、園區的建設。公布22個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205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名單,探索、總結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和經驗,推動全省循環經濟工作全面展開。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全年完成16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產品)認定。
【環境監測】
完成各項環境質量監測,定期公布全省及各轄區環境質量狀況。完成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國考評中成績良好。編制“十一五”環境質量報告書,其中福建省、福州市、廈門市3本報告書榮獲“十一五”期間全國優秀環境質量報告書三等獎。加強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完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在全國率先制定《福建省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和運行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組織開展環境應急監測演練活動,獲環保部好評。開展全省鉛蓄電池企業監督性監測、燃煤電廠大氣汞排放等專項監測。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與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共同成立二噁英監測實驗室。
【武夷山大氣背景值監測】
福建省武夷山大氣背景值監測站完成了國家大氣背景摩天嶺地面監測點位建設任務,并通過了國家環境監測總站驗收。目前具備了SO2、NOX、CO、CO2、O3、pH值、電導率、大氣降水陰陽離子、氣象五參數、PM10、PM2.5、銅、汞、鉛、砷、鋅、鎘等指標的監測能力。
【環境科技】
編制出臺《福建省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規劃》。圍繞環保中心工作和突出環境問題,組織開展環境科研攻關,篩選了閩江流域水環境容量研究、福州漳州三明3個城市大氣環境容量研究、福建省合成革與人造革行業環境政策及企業準入條件研究等課題為環保重點課題。完成玻璃、維綸、聚酯、滌綸等行業清潔生產標準的編制工作,目前已通過環保部組織的專家審查,即將批準實施。召開福建省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首屆學術年會。
福建省利邦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噴涂漆有機廢氣凈化回收治理方法及裝置”獲2011年度福建省技術發明二等獎;另有10項環保類科技成果分獲2011年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二、三等獎(其中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
【環境信息網絡建設】
繼續實施《國家環境信息與統計能力建設項目》,完成省、市兩級環保專網網絡與安全部署,建立省級數據中心。全面改版省環保廳政府網站和OA系統。組織開展《流域-海洋水環境信息共享與應用工程》和《福建省環境移動執法系統》等項目建設。
【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全省共審批17143個建設項目的環評文件,對5979個建設項目開展了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建立了省外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備案登記制度,并出臺環評單位年度考核辦法。
貫徹落實環保部《關于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重點產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的要求,完成環三都澳、環湄洲灣兩個重點開發區域發展規劃和福州港、寧德港兩個主要港口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完成福州保稅港區等16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規劃以及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環保產業】
環保部首次作為主辦單位參與籌辦2011年第九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吳曉青副部長親臨展會指導。環保部面向全國征集了50多家企業的污染治理先進技術參展,并首次將展示范圍拓展到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技術領域,舉辦了環保論壇、技術推介會及現場簽約儀式等活動。展會期間共展示32項環保技術成果和20項技術需求,有3家企業的3個項目成功簽約。
2011年,全省環保及相關產業產值年增幅繼續保持在20%以上。全省共有6家企業完成環境工程乙級以上設計資質的申報工作,8家企業完成國家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申報工作。全省獲得國家重點環保實用技術項目6項、國家重點環保實用技術示范工程6項,11個產品通過國家環保產品認證。
【環境宣傳與教育】
印發《福建省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2011-2015年)》,部署“十二五”全省環境宣教工作。圍繞我省環保中心工作,以宣傳《福建省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等環保政策法規、生態省建設、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污染減排、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為重點,組織省級及以上主流媒體宣傳報道我省環保工作進展和成效1000條。圓滿完成首屆“福建十大綠色人物”評選和首屆“海西環境大使”選聘活動。統籌協調各地市組織開展“六?五”世界環境日系列宣教活動200余項。引導社會公眾有序參與環保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環境友好創建活動】
組織開展環境友好型社區(綠色社區)、環境友好型學校(綠色學校)、環境教育基地創建工作,新增環境友好型社區(綠色社區)185個,其中省級23個、地市級37個、縣區級125個;新增環境教育基地17個,其中省級9個、地市級4個、縣區級4個;新增環境友好型學校(綠色學校)229個,其中地市級118個、縣區級111個。環境友好系列創建活動成為引導社會公眾培養生態文明理念、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渠道。
【群眾環境污染投訴】
2011年,全省共受理群眾環境投訴30170件,出動執法人員83020人次,辦結數29934件,辦結率99.21%,完成環保部、省政府、省人大等上級部門督辦重點投訴污染案件134件。2011年9月1日,省環保廳正式開通了“0591-12369”環保舉報熱線電話,進一步方便了群眾的舉報投訴。
【突發環境事件】
2011年,全省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8起,其中因生產安全事故引發環境事件3起,因交通事故引發環境事件2起,因自然災害引發環境事件1起,其他環境事件2起,無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無人員傷亡。
【核事故應急監測】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輻射應急監測期間,我省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及移動監測點位的環境γ輻射劑量率均屬于正常的環境本底輻射水平;3月27日至4月20日期間,空氣氣溶膠中雖檢出了碘-131、銫-137和銫-134等人工放射性核素,但檢出的測值均屬于極微量的輻射水平,無需采取防護措施;海水中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
【機構建設】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隊伍建設,2010年以來,省環保廳增設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核與輻射監管處和核應急處,增加行政編制27名;新成立省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中心、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核定事業編制共30名;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增加編制20名。
【對外合作與交流】
進一步鞏固與日本、以色列、德國、加拿大、斯洛伐克、荷蘭、美國和韓國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環保部門的友好關系,拓展合作領域。利用“9·8”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平臺,舉辦第六屆福建省環保項目洽談會,分別與以色列環境部和日本長崎縣環境部簽訂環保交流合作協議。積極組團參加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和香港國際環保博覽,省環保廳獲2011年澳門國際環保展的“展臺嘉許獎”和“優秀設計獎”。開展對外環保技術交流,推進環保項目合作。引進加拿大環保技術,在我省開展湖庫富營養化治理試點。繼續開展對臺交流,推動閩臺生態鄉鎮建立友好關系。舉辦第四屆福建省“綠色世界”少年兒童藝術創作比賽,選送優秀作品參加斯洛伐克“綠色世界”國際大賽,其中繪畫作品《生命之源》榮獲“最佳外國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