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三)2011年主要工作
1.大力組織收入,財政收入規模和質量進一步提升。一是收入規模創歷史新高。年初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重點,繼續保持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市三大產業協調發展,項目引進和建設取得新的突破,經濟運行質量效益快速提升,財政收入增收基礎進一步夯實。2011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突破600億元大關,實現振興以來最高幅度增長。二是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財政體制對各地區發展經濟和組織收入的激勵作用效果顯著,各地區綜合考慮各稅種增收潛力,積極采取有力措施,財政收入始終保持較高幅度增長。健全稅收與地區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掛鉤的考核機制,引導各地區注重收入質量和主體稅種增收。表彰納稅大戶,激勵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稅收增長。2011年,全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占GDP比重為10.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為79.2%,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三是收入征管體系日趨完善。進一步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堅持分析調度和考核通報制度。加強在建項目和建筑等行業稅收征管;按國家要求對外資企業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提高土地增值稅預征率;將除學費和彩票發行費之外的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積極推進非稅收入收繳制度改革,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
2.優化支出結構,財政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進一步加大。一是扎實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連續第八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人均月增加140元,年增支15.2億元。各級政府及財稅部門在加強保費征繳的同時,積極籌集資金63.8億元,確保全市92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市本級籌集資金7250萬元,從7月1日起全面啟動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二是逐步完善就業創業扶持體系。實施積極的就業補助政策,籌集資金12.3億元,確保全市12.6萬名靈活就業人員、2.6萬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和困難家庭大學生等補助資金發放到位。強化靈活就業社保補貼身份比對,完善就業資金監管機制,確保資金發揮實效。三是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多渠道籌集資金8.5億元,足額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和居民醫保補助等提標政策。保障失業人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支持市屬重點醫院發展。四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城鄉低保、五保戶、低保邊緣戶等補助標準,及時落實因最低工資提高而連帶調整的“4050”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區工作者補貼、見習補貼、失業保險等提標政策。在繼續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基礎上,為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1.53億元。將全市8萬余名企業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發放城鄉低保戶等臨時性價格補貼和肉價補貼0.9億元。五是全面改善居民衣食住行條件。落實副食、糧食儲備資金,穩定市場供應。保障“瘦肉精”整治、食品安全宣傳等資金需求,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籌集資金37億元,推進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進程;加大對公交等公用事業支持力度;保障城鄉綠化、環境衛生、道路整修等投入,支持蒲河生態廊道建設和臥龍湖生態保護;市本級籌集資金42億元,支持一二三四環道路改造等項目建設。六是大力支持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在確保完成教育支出法定增長的同時,積極落實國家、省政策要求,調整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征收范圍和標準,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資金專項用于教育支出。支持開展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等群眾文化活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十二運”籌備為契機,加快推進全民健身、競技體育等共同發展。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各項扶助政策,將“半邊戶”家庭納入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范圍。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順利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落實資金1.2億元深入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積極支持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支持公墓改擴建和烈士陵園維修改造。全面做好各項殘疾人事業。保障“為城鄉居民辦實事項目”順利完成。
3.充分發揮職能,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效能進一步增強。一是積極發揮政策引導。緊緊圍繞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沈陽經濟區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等重點戰略的實施,深入研究財政配套政策,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通過財政貼息、資本金注入、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華晨寶馬新工廠、上通北盛三期、機床等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我市成為全國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扶持現代農業發展,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支持綜合配套改革以及區域經濟發展。二是全力做好資金保障。市本級擴大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認真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支持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庫管理,提高資金調控能力,市本級調度資金43億元支持“十二運”籌備及各地區加快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土地儲備,實現凈地出讓,目前市財政支持土地儲備存量資金達152億元,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支持投融資體系建設和縣域擔保機構發展,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結合上級資金支持方向和我市客觀實際,積極謀劃,全面梳理,主動對接,在社會保障、農業、環保、地鐵建設等方面獲得上級財政大力支持。三是努力提供優質服務。認真落實國家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市級收費項目全部取消,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創新財稅服務方式,國地稅部門互設服務窗口,實行聯合辦稅和24小時自助辦稅;組織財政政策說明會89場,為企業、單位釋疑解惑;在全國率先推開鄉鎮財政“一點通”查詢系統建設,在全市13個地區149個涉農鄉鎮(街)運行良好。四是持續強化資金監管。加強重點建設項目和民生資金監管。加強政府投資工程預決算審核服務,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審核效率和工作質量。嚴格政府采購、招投標管理。創新農業綜合開發管理機制,開展土地治理項目競爭立項,完善市級預驗收程序。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對具備一定條件的項目,采取預撥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強財政資金安全檢查,聯合各方面監督力量,共同營造健康有序的經濟運行環境。
4.深化改革管理,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一是不斷推進機制創新。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收繳、鄉鎮財政管理方式、公務卡等各項改革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扎實推進。根據物價變化等情況,適當提高了市直部門公用經費定額標準,有效保障各部門正常運轉和事業發展。政府債務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嚴格落實責任主體,合理控制債務規模,積極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健全制度,完善政府投融資體系建設,規范并推動投融資機構健康發展。二是進一步加強支出管理。加快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強化預算執行剛性,加強統籌調劑和結余資金管理。嚴格落實中央、省關于壓縮一般性支出的要求,實行因公出國(境)經費先行審核制度;研究制定大型活動經費定額補助辦法;嚴格控制論壇、慶典、研討等活動開支。認真組織開展公務車輛、“小金庫”等專項治理工作,促進長效機制建設。三是不斷夯實工作基礎。“421工程”、“陽光財政”、“財會之家”等三項工程建設不斷深入,財政宣傳及政務公開工作穩步提升;成功舉辦第三屆“會計活動日”系列活動,中國(沈陽)會計博物館經過精心籌建順利開館,成為全國第一家會計專業博物館。沈陽市會計人員服務中心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東北地區首家會計服務基地“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會計服務示范基地”正式成立。
2011年,在全市共同努力下,財政運行良好,收支規模進一步擴大,各項改革管理不斷完善,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但預算執行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政收入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壓力較大,支柱稅源和重大財源建設還需進一步鞏固;二是各項剛性增支因素不斷出臺,財政支出壓力不斷加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基層和基礎工作還需完善,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將克服困難,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