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盤點即將過去的2011年,我們要記住法網大滿貫新得主李娜、拉斯克獎獲得者屠呦呦、水稻新神話締造者袁隆平、IMF新副總裁朱民等大英雄和大人物,因為他們本身就創造了歷史;同時,我們也要記住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名字和平凡的角色,因為他們曾讓我們感動和敬仰,也因為他們離一般的普通人更近。
社會因人而美麗,國家也是如此。回首這一年,我們一次又一次因為各種“最美”而動容,也一次又一次因為一些“小人物”的良善之舉而感動。當杭州兩歲女童妞妞從10樓窗臺不慎掉落之時,“最美媽媽”吳菊萍出于一種母性本能用雙臂接住了她,自己卻多處骨折;當見到有路人因交通事故而受傷之時,煙臺“最美女孩”刁娜主動擋到傷者身前疏導交通,即便被飛馳的車輛剮倒也覺得“很值”;當佛山女童小悅悅被卡車撞倒,“最美婆婆”陳賢妹毫不猶豫地將她抱起,這位拾荒老太扶起了摔倒的道德……
如果要列一個致敬名單,這份名單上應該還有勇救落水兒童的常山老人占祖億、重慶“最美鄉村女教師”曹瑾、溫州公安局特警支隊支隊長邵曳戎、11年累積無償獻血4000多毫升的“熊貓姑娘”周曉娟等人的名字。這些“小人物”用平凡的義舉,踐行了真善美的深刻內涵,也用一些讓人感懷的“小行動”,展現了人間大愛和大德。他們讓我們體會到了正義的力量和良知的溫存,理應得到人們的禮贊。
誠如著名社會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所說,草根道德明星的涌現,充實了社會光明面,有助于讓人們感受到社會的整體道德水準和主流價值觀。不過,如果對社會建設有更高的要求,換個角度加以理解,諸如助人為樂、見義勇為這些傳統美德今天被拔高到“感動中國”的高度,可能恰恰說明“最美媽媽”“最美婆婆”這樣的道德楷模暫時還比較稀缺,這意味著我們還需要通過制度建設來讓這些“最美”成為普遍的美德。
無需贅言的是,一個更和諧、更美好的社會,需要那些讓我們感動和溫暖的“小人物”,更需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公民精神、推動社會發展的“小人物”。他們的盈尺之微,增加了社會共識,善化了公共關系,提升了公共生活的質量。恰如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說過的那樣:“一小群有思想并且有著獻身精神的公民可以改變世界,不要懷疑這種說法,事實上,世界正是這樣被改變的。”
回首2011年,我們眼前浮現出一張張親切的面孔,他們以有“理”有節有風度的扎實行動,共同見證和推動著這個國家和這個時代的進步。媒體人鄧飛一步一個腳印地推動了“免費午餐”公益行動,給貧困地區的數萬名學生改善了營養;浙江大學生雷闖為辦理一個健康證較真,以行為藝術的方式維護了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權益;廣州市民區伯主動上路拍照監督公車私用,希望以此推動立法機關將禁止公車私用寫進法規;廣州少女“拇指妹”區佳陽申請公開光亮工程可行性報告;“舉牌哥”陳逸華反對花巨資統一改造地鐵站,無非是基于“城市的發展需要每個公民的參與”……
我們很難確定,作為數十億人的一個微小分母,這些“小人物”的行為會對時代洪流的走向產生何種影響;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那些涉及公民權利的關鍵事件中,每一個社會公民的積極參與,可能會產生改變時代的力量。
不過,談及“小人物”,我們也絕不能忘記那些基層弱勢民眾。“一個船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個最慢的船只。”衡量一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的程度,最重要的標尺是看那些小人物的命運如何。受歷史和現實因素所限,諸如農民工、城市失業人員、失地農民等群體,還面臨很多尚待解決的現實困難,我們還有1.28億貧困人口,這是我們永遠應該銘記的現實國情。因此,當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富強之時,我們尤其應該理解小人物面臨的問題和難處,盡可能地給他們平等的機會、通暢的維權渠道、健全的保障體制。這也是長久維系社會和諧之需。
社會是由你我他這樣的“小人物”所組成的,每個人對于自己所屬的社會都負有責任,社會面對的現實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身在社會轉型期和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們或許可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建言;少一些極端,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空談,多一些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