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對話陳建民
日本發出的是預警而非預測
昨天,記者就云南盈江地震,對話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陳建民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已啟動抗震救災辦公室
問:盈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答:全球一年有500萬次地震,中國是多震國家,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云南是我國的多地震省份。這次地震發生在大盈江斷裂帶上,這個地區本身就是多發地震的區域,今年1月、2月就曾發生四級左右地震。
問:之前發生1000多次小地震是正常情況嗎,小震頻發是否預示會有大地震?
答:并不是每一個震群都會發展成為大地震。地震的情況非常復雜,很難尋找規律。如果規律那么簡單,預測地震就不是世界難題了。
問:這次為什么沒有啟動抗震救災指揮部,各部門間的救災聯動如何?
答:啟動指揮部要視災害程度、震級大小、傷亡等決定。平時各有關部門也有聯席會制度,民政、國土資源、水利、氣象,很多部門都會各司其職。目前,啟動了抗震救災辦公室,各部門也在啟動預案,聯合行動,國務院還派了工作組成員連夜前往災區。當地部門在救災中要起到很大的作用。
問:地震后,地震部門要做什么工作?
答:有兩項工作,一是在原有地震臺網上啟動流動臺網,監測更詳細的數據和余震情況,防止新的傷亡和損失,判斷后面有沒有更大地震的可能;二是要判斷地區地震對周邊甚至全國的影響。
日本發出的是預警非預測
問:怎么看所謂的日本提前預報地震?
答:這是個非常不專業的問題,提前十秒預測是不可能的,也絕無此事。如果日本人能提前預告,那他就是神仙。日本的行為是地震預警。
問:何謂預警,有何意義?
答:預測是通過活動規律來判斷在什么時期什么地方可能發生地震,預警是通過電信號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差值,對可能被地震波及區域做出提前通知的體系。比如汶川地震發生后,北京可能5分鐘后有震感,但電信號則可在1秒內傳遞信息。如果有預警系統,地震后,就近的觀測點能判斷出地震情況,然后告訴其他地區,哪里發生了地震,多長時間后你那兒有震感,大概對你會有怎么樣的影響,實現異地預警。
我國將試建地震預警系統
問:中國有沒有這樣的系統,還欠缺什么條件?
答:我們沒有預警系統。首先要建高密度的烈度速報臺網,通過它來判斷地震能量大小、傳播速度和傳播距離衰減,建立預警模型。地震局已將此作為十二五項目報到國家發改委,發改委正在進行評估。由于條件限制,預警系統的建設在現階段只能試點進行,對重點工程等進行嘗試。此外,預警系統還要依托社會的信息化程度。比如,預警信息到了一個地方后,對電視臺怎么發布,煤氣管網怎么關閉等,各行各業都要在信息化方面對接。
問:汶川地震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有破壞性地震,民眾容易產生恐慌,甚至聯想到所謂的2012年世界末日,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不要掛鉤2012。這主要因為汶川、玉樹地震,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其實,我國本來就多地震,上世紀100年平均統計下來,每年發生6級以上地震18次,3年有2次7級地震。
據本報記者陳蕎 翟烜文靜新華社《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