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趙承、劉健、杜宇)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這已是他第五次作政府工作報告。從這五次政府工作報告,可以清晰地看出民生政策推進的路線圖,也展現出人民生活的美好前景。
從農村到城市,全國義務教育進入真正免費時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試點基礎上,從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至此,全國城鄉義務教育進入真正的免費時代。
免費義務教育從2005年啟動。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免除國家重點貧困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2006年,這一政策推進到西部農村和部分中部農村地區。2007年在全國農村實施。
免費義務教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國家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全國人大代表王菊梅說,將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大大減輕了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的教育負擔,從根本上消除了孩子因為交不起學雜費而輟學的現象。
從試點到鋪開,9億農民合作醫療夢想成真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過幾年的試點,今年將在全國農村全面推行,同時要提高補助標準。2006年,試點范圍占全國50.7%的縣,2007年擴大到86%的縣,參合農民也從4.1億人,增加到7.3億人,合作醫療的推進受到了農民的廣泛擁護。
以前農民最怕生病,因病致貧、返貧的現象特別多,不少農民“小病拖,大病捱”。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盛婭農代表說,現在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的標準也在提高,9億農民的合作醫療夢想就要成真了……
從城市低保到農村低保,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公共財政的陽光
無論是身在城市,還是農村,困難群眾如今都能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重點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救助標準調整機制。
農村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過去主要是通過“五保戶”供養、特困戶救助等渠道解決。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6年,1509萬農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00多萬農村居民納入財政保障范圍。
河南省鄭州市市長趙建才代表說,在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造福農民的“德政”,也是體現公平的舉措。建立救助標準調整機制,也將使這種救助更具有實際意義。
從宏觀調控的對象到改善民生的重點,住房保障愈益得到強化
解決群眾住房困難,是政府十分關心的問題。對比2007年與200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一些不同化。
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強調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任務。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更多地著眼于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同時體現了各得其所的內涵,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解決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增加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供應,著眼于解決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問題,高收入家庭住房主要通過市場解決。
全國人大代表孔令晨說,政府日益重視公共服務的職能,抓緊建立住房保障體系,“住有所居”這一目標正在變為現實。
從清欠到制定養老保險辦法,農民工權益逐步得到全面的保障
工作在城里,過節回農村;年輕在工廠,養老在農村;貢獻在城市,保障在農村-這是農民工群體長期以來的生活狀態。而最近幾年,農民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翻閱溫總理的五次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這是從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開始的。
到2006年已經提出要研究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辦法。2007年明確要求重點推進農民工工傷和大病醫療保障工作。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包括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積極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等一系列措施。
全國人大代表劉寶亞說,從為農民工討工錢,到為農民工進城建立住房、保險等各類保障體系,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選擇。
從體系建設到制度建設,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的看病就醫問題
2003年非典之后,最為緊迫的是體系建設。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在體系建設中,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醫療體制改革等制度建設的步伐加快。
2008年制度建設將有新的進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要擴大到全國50%以上的城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全面推行。同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初步方案已經形成。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望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西南計算機有限責任公司裝備制造車間副主任黑新雯代表說,我的母親是城鎮居民,沒有單位的醫療保險,不夠吃低保,屬于“夾心層”。去年當地政府試點辦了“城鄉合作醫療”,把她納了進來。現在,父親是工人,有醫保和養老保險。我和愛人享受企業的醫保,孩子上學有學生意外事故險,不犯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