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盤點2013年網絡傳播的“雷語” 梳理10大典型錯誤

2014年02月13日12:0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雷語 媒介素養 網絡輿論 網絡傳播 典型錯誤 專業性 輿情

插畫:人民視覺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盤點2013年網絡傳播的“雷語”,

梳理10大典型錯誤—— 遠離“雷語”

在網絡輿論場的言語表達中,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官員,還是學術權威的專家,都被卸去了權力和專業的“盔甲”,接受公眾最嚴厲的審視和評判

堅持法治,是為官一方的話語底線

如果以“雷語”為關鍵詞進行檢索,2013年可以得到超過560萬個搜索結果。剛剛過去的2013年,“雷人雷語”時有發生,總能讓公眾跌破眼鏡,網友戲稱“被雷得外焦里嫩”。其中,官員和學者的“雷語”占據了一定比重,因其身份特殊性往往更受關注,產生的不良影響也更大。

如何遠離“雷語”?近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整理了2013年官員、學者的“雷語”案例,分析常見“雷語”出現的原因,并對如何規避危險語境給出建議。

“雷語”頻發

2013年7月,在廣東省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的韶關市,面對前來調研的全國人大代表質疑,農業局副局長陳少夢卻宣稱:“鎘超標大米不是毒大米,吃一兩年沒問題”。此言一出,在網上遭到圍攻。

2013年9月,網曝云南瀘西縣森林公安局局長王路生長期駕警車接送兒子上下學。對此該局辦公室主任解釋稱,“為了工作需要,有時會把警車開回家。”“不是專門接送孩子,只是讓孩子‘搭順風車’。”此后,王路生被免職。

官員每次發出雷人之語,都會掀起輿論的軒然大波,遭到網民質疑、詰問、批判,引起多維度的輿論反彈,最終導致輿論危機的產生。

除了官員,不少專家學者也常常陷入危險語境,時有觀點被貼上“雷人語錄”標簽。因此,常有專家被網民戲稱為“磚家”,以形容他們說話不負責任。

“基因不可能整合到人的身體里,人吃豬肉就會變成豬嗎?”2013年12月1日,在首屆轉基因嘉年華活動上,知名“挺轉”人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如此回應對轉基因食品的一些爭議。此話一出,引起眾多非議。

“地震局養狗是為了宏觀預測地震。”2013年5月7日,有網友爆料江西省南昌市地震局大院內養若干大狗,每晚擾民,多次反映無果。對此,當地防震減災局防震監測預報處的專家給出了上述回應。

在網絡輿論場的語言表達中,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官員,還是學術權威的專家,都被卸去了權力和專業的“盔甲”,接受公眾最嚴厲的審視和評判。有關專家分析,不斷涌現的“雷語”,警示官員和學者們在網絡輿論場學會理性表達的重要性。

超越常識最常見

“‘雷語’雖然層出不窮,但是梳理分析后不難發現,無外乎幾種常見類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分析師龐胡瑞將“雷語”產生的原因歸納為以下10個方面:

超越常識范疇型;舉例類比不當型;徹底否定民眾期待型;回應缺乏理論支撐型;違背基本法治觀念型;出言要挾與脅迫型;解釋引發新質疑型;輕視輿論自以為是型;對成果盲目自信型;自我炫耀型。

在常見官員、學者“雷語”類型中,超越常識性判斷居錯誤之首,典型表現包括不符合常理的推理、錯誤的判斷和過于武斷的結論等。2013年就有多個專家在食品安全與環保領域錯位發言。

與超越常識范疇類似的錯誤,還有舉例類比不當、回應缺乏理論支撐。類比不當尤其以專家錯誤言論為多。與知識層面較為普通的公眾相比,作為學術權威的專家的專業解釋容易引發過度猜想。在熱點事件中,官員與學者對理論掌握不足而做出的錯誤解讀,也容易引發網民代為詮釋,造成輿情危機的二次傳播。專家與官員對研究成果過度自信也容易產生“雷語”,導致網民的不信任與輿論敵意。典型“雷語”如“鎘超標大米不是毒大米,吃一兩年沒問題”。

與以往相比,脅迫類“雷語”已較少出現。一方面是由于媒介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信息公開使得“威脅”的作用日減。專家認為,仍然值得注意的是,基層官員往往缺乏基本的媒介素養和輿情應對能力,面對輿論批評容易產生過度反應而口出“雷語”。此類輿情配合突發事件往往會迅速成為輿論熱點,具有較強的烈度。

在這些“雷語”中,違背基本法治觀念型屬于較為嚴重的錯誤。有專家強調,堅持法治是為官一方的話語底線。部分官員在突發事件的回應中,存在法治意識淡薄、無視基本司法事實等情況,值得警惕,應當杜絕。

規避危險語境

“雷語”的出現,看似隨機偶然,實則有著內在的必然。龐胡瑞說,規避“雷語”帶來的危險語境,既有通用的原則性方法,也有針對不同類型“雷語”的特殊方法。

無論是哪種“雷語”,一旦經輿論發酵會產生圍觀效應,盡快致歉是最好的處置辦法,尤其是超越常識范疇的錯誤,誠懇而有效的態度才能平息言語失當帶來的輿論批評。對于舉例類比不當的“雷語”,需在誠懇致歉基礎上,堅守科學態度,加強正面信息和科學權威信息發布,防止以訛傳訛。處置解釋引發新質疑產生的“雷語”,在致歉的同時還應注意評估再生輿情烈度,防止繼續炒作。

提升媒介素養,加強輿論表達的自律,是減少“雷語”的關鍵。官員和專家應加強自身媒介素養,管好微博、朋友圈等新媒體工具。從2013年的多個案例中看到,官員和專家故意表現“自以為是”的情況較少,多為輿論謠傳與媒體傳播偏向,這提醒官員和專家要更準確、更謹慎地發聲。

回歸專業性與科學性,是對抗缺乏理論支撐型“雷語”的最好解決辦法。聘用第三方、公開過程和結果、媒體真實客觀的解讀等措施都有利于體現“專業性”。可以及時召開后續新聞發布會做好細節解讀,幫助民眾正確認識問題,搶回專業性話語權,從而化解輿情危機。針對政策信息不能滿足民眾期待的現象,信息發布方要預測輿論發展趨勢,加大解讀,爭取公眾了解與理解,減少沖突。

問責是處置惡性極端“雷語”的通用手段,多適用于違背基本法治觀念和出言脅迫型“雷語”。由于威脅性話語被輿論放大,容易引發輿論的再度關注和輿情的再聚焦,應對此類“雷語”要堅持法治精神,厘清事實,及時對官員問責,防止輿情負面效應的放大。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