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大媽淘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具備了黃金消費的實力
馬上有錢
“馬上有錢”成了春節親朋之間拜年用得最多的熱門詞。那么,馬年如何實現“馬上有錢”?股市、樓市、理財產品、黃金,乃至比特幣等等理財選項,哪個更容易實現“馬上有錢”?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采訪一組普通人在過去一年中的理財經歷,講述一組中國式理財故事,以給讀者馬年的理財提供借鑒。”
逢低買入是一切投資的要領,不過去年投資黃金的人們卻經歷了“越買越低”、“抄不到底”的尷尬。而在這群黃金投資者中,“中國大媽”成為全球矚目的對象。
一年買金投入超過200萬元
雖然直到現在也找不出關于“中國大媽”的準確定義,不過也有段子這樣描述“中國大媽”:她們是年齡在40歲至60歲之間、家庭可支配現金在數十萬到千萬元之間、金融知識趨近于零、投資喜歡跟風的散戶群體。今年40歲的秋姨在生活中肯定算不上大媽行列,但如果按照上面的定義她應該落入“中國大媽”的行列,因為她去年瘋狂抄底買金,全年的三波買金高潮里都有她的身影,一年下來她的黃金資產投入超過200萬元。
頭一次是去年4月份,當時國內金價首度跌破300元/克。這時她感到買黃金的時機應該到了。因為此前她一直在做紙黃金的理財產品,近幾年黃金的大幅上漲使得她收益不菲,也使得她對于黃金的價格漲跌格外敏感。金價跌破300元大關對于很多黃金投資者都相當敏感,因為此前黃金價格一直在340元上下。而投資紙黃金的人,很多都有著希望能把“紙”變成真正黃金的沖動,因此當金價明顯下跌時,很多人會選擇把紙變成真的黃金:即拋掉一部分紙黃金的理財產品,同時買入相應的黃金制品。此前一直想買的各種金首飾的欲望爆發,她在一周時間內幾乎天天光顧金店,為家里七八口人配備了全套金飾品,老人有耳環、戒指,自己有項鏈,還給孩子買了長命鎖。此外她還買了50克投資金條。
投資還是消費看你怎么看
不過黃金的行情沒有像以往那樣稍作調整就繼續上攻,而是繼續下滑。五一期間,秋姨隨全家到香港旅游,當地更低的金價再度刺激她的買金熱情。她說,“香港金店金價的港元報價與內地人民幣報價的數值基本差不多,但現在人民幣越來越值錢,與港幣的匯率相當于打八折,當然劃算了!”秋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在香港金店的首飾款式更多,而且很多新款式都比內地上市要早,所以去香港旅游時多捎些金貨回來甚至都能把路費賺回來。這次她又大手筆買金,全家人將黃金制品分散帶回國內。“一方面是香港買金真的很劃算,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攤薄成本,把之前買金的成本拉低!”她這樣回憶當時的想法。
不過此后金價一路走低的趨勢愈加明顯,不過這似乎并沒有太多影響秋姨的心情。“買金到底是一種投資還是一種消費,就看你怎么看了。”她表示,自己所購買的大多為飾品金,穿上戴上讓自己心情愉悅就已經讓她非常愜意。即便是少量投資金條,擺在家里也不失一種擺設,閑暇時欣賞一下也很有價值。
去年底,全年最熱的黃金消費高峰里依然有秋姨的身影。像很多年末習慣為家里“添金”的人們一樣,她又到金店里尋覓各種生肖金品。“我每年都要買生肖金條,到現在已經攢了七年了,其間金價的漲漲跌跌一目了然。”不過她告訴記者,看到這些金條時,并不會在意哪年金價貴買得有些吃虧。“就拿蛇年金條來說,是這幾根金條里最貴的,比馬年金條每克就要貴100元,但當時都是這個價格,現在你想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蛇年金條了!”所以她堅稱對自己一年來的買金經歷并不后悔。
而且秋姨堅信金價遲早要漲回來的。今年以來就讓她多了些信心,自元旦國內金價跌破240元/克后,金價隨即出現溫和反彈,到現在已經持續上漲近一個月,從最低時的235元/克上漲至247元/克附近。
華爾街可能真怕“中國大媽”
對于“中國大媽”去年的買金舉動,很多人都將其作為笑談。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張捷則認為:華爾街可能真怕“中國大媽”。他說,華爾街那些專門做黃金租賃的人害怕“中國大媽”,他們怕的是“中國大媽”把黃金買回去做成金首飾戴在脖子上。
“美聯儲可以把黃金租給別人,這些人租來黃金以后在市場上拋出去,然后等黃金價格下跌再買回來還給美聯儲。”張捷解釋說,“可是如果這些人把黃金租出去以后,‘中國大媽’買去做成了金首飾戴到脖子上,這些人想買也買不回來了,所以實際上對于華爾街來說,那些專門做租賃黃金的人很害怕‘中國大媽’。”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香港是去年中國內地消費者“淘金”的最重要地區之一。北青報記者近日從香港政府統計處獲得的信息就顯示,中國內地2013年從香港進口黃金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108.8噸,較2012年增長了33%。文/本報記者 張欽
財經觀察
別只嘲笑“中國大媽”買金
“中國大媽”不過是到海外大手筆淘金的中國內地消費者的一個符號,她們與去海外買房甚至買奶粉的人一樣,都以大氣魄的購買力震撼了當地人。
其實,“中國大媽”海外搶金的實質還是中國人手里有錢了。因為黃金雖然是一種投資品,但其更是一種奢侈品,因為它并非生活必需,因此“中國大媽淘金”的前提是中國消費者具備了黃金消費的實力了。
外界很多人對中國人大舉買金持嘲笑態度,但實際上,無論從投資角度還是從消費角度,這似乎都無可厚非。從投資角度而言,本身投資就有賠有賺,而且黃金作為稀缺資源長期肯定看漲這也是人們的共識,只不過是介入時機的選擇問題,但無論哪一種投資,誰也無法保證在最低點介入。而從消費角度,買金就更無可厚非,當你喜歡或者需要一件商品時,商品價格恰好大幅下跌,即便多買一點也屬正常。從實際情況看,“中國大媽”在海外淘金更多是消費型的飾品金,說白了就是買回來已經戴在了脖子上、手指上,得到了享受。
去年是國際金市近30年來跌幅最狠的一年,而又是中國的黃金需求首次成為世界第一的一年。這看似是吃虧,但換個角度看其實也劃算,因為在金價下跌時我們買了最多的黃金。
不應嘲笑“中國大媽”的關鍵,還在于黃金在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心目中有著相當特殊的地位,在中國的當前階段,將黃金作為步入投資的突破口并非不失一種好方法。從實際情況來看,即便跌價,但從多數人的心理上來講,還會有些“手里有金,心中不慌”的心態,至少在心理上應該比“只是一張紙”的股票更踏實些。此外,黃金作為國際公認的稀有貴金屬,也為各國央行所存儲,其標志性價值也遠遠高于其他儲備品。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大媽”選擇黃金作為投資方向并不能說是失誤。
更何況2014年黃金將繼續下跌目前也只是分析師的推測而已,就像沒有哪個分析師曾經預測到黃金在2013年會暴跌一樣。而且也有評論認為,目前每盎司1200美元左右的金價其實已經接近開采成本,從理論上講金價已經跌無可跌。文/本報記者 張欽
新聞追蹤
中國去年躍居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
“若不是中國,2013年金價下跌得將會更厲害。”這已經成為一些業界人士的共識。
去年是國際金價下跌最狠的一年,但也正是這一年,中國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珠寶首飾、熊貓金幣和小金條購買量激增。來自湯森路透GFMS黃金調查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黃金需求達到1189.8噸,同比大增32%,較2003年增加了五倍。分析認為,中國黃金需求激增與國際金價暴跌有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黃金首飾制造增長了近1/3達到724噸,首次超過印度。GFMS一名貴金屬經理表示,黃金在中國一直頗受歡迎,如今黃金越來越被看作是一種資產類別。中國人財富在增加,可支配收入在上升,以往超高金價壓抑了人們的需求,因此當金價下跌時,人們購買熱情極高。文/本報記者張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