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4日,平安莊。諾獎公布后,莫言舊居前豎起了說明牌。新京報記者陳杰攝
當?shù)赜媱澩顿Y6.7億元,弘揚紅高粱文化,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qū)
10月16日,范琿想好了該如何勸說莫言的父親同意修繕莫言舊居。
“兒子已經(jīng)不是你的兒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
莫言成為了社會公共資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
作為莫言老家所在轄區(qū)的管委會主任,范琿對說服莫言家人很有信心。
山東高密報道
范琿發(fā)愁的是如何種出萬畝紅高粱。在莫言的家鄉(xiāng),由于收益太少,高密當?shù)氐霓r(nóng)民已不種紅高粱。如同血海一般連綿不絕的紅高粱早已成為記憶中的景象。
“我估摸著一年要投入一千萬”,莫言老家所在轄區(qū)高密市膠河疏港物流園區(qū)管委會主任范琿說,“錢從哪里來?”
不過,他說自己絲毫不會猶豫,“賠本也要種”。
這一系列設(shè)想,都與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有關(guān)。
高密的“腰桿”
高密詩人李丹平說,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國的文學高地,國家的圣地”
高密酒桌上有了一條新規(guī)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