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這是一次英語培訓,更是一場英語文化交流活動。臺上講課的老師,都是志愿者,來自世界各地,不少人畢業或任職于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香港大學等著名高校;臺下聽課的也是老師,絕大多數來自貴州貧困山區的縣城和鄉鎮的普通高中。
這個名為“魅力教師·跨文化英語體驗”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動是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利用該校有20余名外籍志愿者教師的優勢資源舉辦的一次公益活動,主要目的是想幫助貴州省的高中英語教師體驗中外多元文化,切實提高他們的英語聽力水平和口語能力。
一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對67名老師來說,卻是一次難忘的學習體驗。多名中學老師在和中國青年報記者聊起這次培訓時,都對外教們生動多樣的教學手段感佩不已。
來自黔西縣一所普通中學的張毅老師回顧短短一周的培訓,眼睛里有淚花。
張毅說,雖然以前也參加過培訓,但這一次印象最深刻。以前參加的培訓理論知識比較多,老師自顧自地在上面講,下面一大片人都睡著了,更不要說請假逃課的了。“而這些老師非常注重趣味性。比如我們這一組有個外教,他每講一個單詞都會用身體來表演,在給我們上課時,他隨時都會躺下去,跪下去,非常自然。”
夢幻式的一周體驗很快過去了,即將踏上歸途的張毅雖然還處在激動的情緒中,但也開始逐漸回歸現實。
他和另一位女教師告訴記者,雖然他們認為老師們的教學方法非常好,但是把這些方法完全照搬到他們的教學中去,肯定不行。培訓期間,學員們也在私下討論:“我們從心底里感謝授課的老師,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但如何將這些東西落實到課堂上,更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如果照搬老師們的教學方法,估計不出3天,校長就要找談話了:“你這樣教學生,怎么考試?”
雖然張毅認為從長遠來看,肯定是志愿者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更為有利,但關鍵是現實中沒有人愿意去等待用這種方式去獲得成果,因為那需要時間,而大家更看重的是當下的分數。“但是如果有這樣的班,我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因為這樣會真正讓他對英語產生興趣。我們現在的英語教學已經違背了語言學習的目的,語言是為了交流,而我們是為了考試。”
而結果就是:這些已經從教10多年的高中英語老師,在見了外國人時大多開不了口。張毅說:“我身邊99%的英語老師都是用漢語教英語,而不是用英語教英語。”他憧憬著,如果有一天評價英語老師的制度做些改變,這一現象也許會得到改善。
來自鄭州的大學生志愿者段新浩擔任第3組的英文助教,短短幾天的培訓讓他深刻體會到了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英語教學水平有待提高。“這些老師和我的高中老師比,在語法方面差別并不是很大,但是聽力和口語差距比較大。有很多老師發音不標準,而且要表達一個意思的時候,他們要想很久才能表達出來,他們可能是先想中文的意思,再翻譯成英文。”
來參加培訓的納雍某中學的一位女教師告訴記者,這里的很多教學方法更適合小班化教學。而他們經常要面對的局面是:一個班的學生最少六七十人,多的更是上百人。
段新浩也認為這的確是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比如外教們讓學員們逐一上臺去做演講,這種方式對學員來說無論是口語還是膽量都有很大提高,但是如果一個老師面對100個學生,可能得講好幾天了。
另一位擔任助教的大學生志愿者許明也認為這些方法并不完全適用于現在的高中課堂,因為要應付考試需要的單詞量是很大的,而這樣的學習方法速度太慢。
張毅則表示,雖然有很多現實的阻礙,老師們的方法不可能完全照搬進高中課堂,但還有很多可以學習和借鑒。以前他就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忘記得很快?他也曾做過一些課件,課堂上盡量用些幽默的語言,經過這次短期培訓后,他會堅持不斷改進。
貴州省某大型國有集團公司的一位總經理曾經在20多年前做過中學英語教師,他在初一學生剛剛接觸到英語時,就采用讓學生上臺表演情景對話等多種方式進行英語教學。他的學生中后來有人因此而愛上英語且走上了專業英語之路,并說直到今天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都還在借鑒老師當年的方法。
這位曾經的老師認為,在學生啟蒙階段采用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它會幫助學生開啟英語興趣之門,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和考試之間并不是對立的關系,老師們需要尋找的是學習興趣和應試之間的平衡點。(記者 朱麗亞 通訊員 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