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記者 宦璐
在上海虹橋仙霞路長征醫院的隔壁,一座四層的小樓被綠樹濃陰遮擋,環境相當幽靜。這座小樓就是由社會資本投資的滬上首家高端醫院——已經成立7年有余的上海和睦家醫院的所在地。在這家最先以婦產科聞名的醫院里,誕生過3000多名嬰兒。現在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全科綜合性醫院。
事實上,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批準設立第一批社會辦醫療機構以來,民營醫院已走過20多個春秋,為緩解醫療資源不足作出了一定貢獻。2010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業界稱為“58號文”),其中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58號文”的出臺,讓一些社會資本感到頗為振奮。
“58號文”出臺已近一年,社會資本對醫療服務行業的投資呈現怎樣的態勢?醫療服務行業中的哪些領域更受社會資本青睞?帶著這些問題,上海證券報記者進行了多方調查。
高端醫療市場“三分天下”
據介紹,上海目前的高端醫療市場主要由三類機構“分食”:一是以復旦大學(微博)附屬華山醫院特需病房、第一人民醫院國際醫療保健中心為代表的公立醫院特需病房;二是以和睦家、廣慈醫院、華順醫院等為代表的中外合資、合作的提供高端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三是以上海道培醫院、愛爾眼科醫院等為代表的民營專科醫療機構。
近日,記者走訪了成立時間較長的和睦家醫院,試圖對高端醫院的運營模式等方面進行調查和探討。
走進和睦家醫院一樓的候診大廳,只見寬敞明亮的大廳里放著幾排沙發,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正在用英語和一位外國病人溝通。一樓的藥房里,一位金發碧眼的外籍醫生正在給病人拿藥。在一塊標明所有醫生國籍、姓名的墻板上,有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各國醫生的照片,其中中國籍的醫生大多為海歸或有海外工作經歷。
王長華是首批加盟和睦家的醫生之一。在美國取得執業資格并工作數年之后,她于2004年回到故鄉上海。如今她是上海和睦家醫院內科的一名醫生。每天除了看病外,她的另一項工作是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同病人交流。“每天至少要寫6-7封郵件,跟病人交流用藥后的效果以及身體情況。這么多年來,跟很多病人都成了彼此信任的朋友。”化著精致淡妝的王長華告訴記者。
王長華一天的工作量是接待20名左右的患者,遠小于滬上三甲醫院的專家每天動輒40-50名病人的門診接待量。
記者看到,一名病人在經過問診后,王長華為其開好化驗單,隨即一名護士在房間里幫病人抽血,然后送去化驗,“一般一個小時后,化驗結果就可以出來,護士會將化驗結果送進來。”王長華表示。
和睦家的服務勝在細致入微。比如孕婦入院之后,有產科醫生、助產士、新生兒醫生等共計5名醫護人員為一名孕婦提供服務。
然而,在外界看來,在無微不至的專業、周到服務的背后,和睦家的另一著名特色則是“貴”,初診費上千元,很多病種都是1200元/次,生一個孩子就要6萬-7萬元。對此,上海和睦家醫院市場部總監錢偉志向記者介紹,和睦家與全球20多個國家的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只要購買了外資的醫療保險,醫院的費用可以由保險公司直接結算,并不需要全部由病人買單。
行業龍頭擴張步伐加快
今年6月,首屆現代醫療服務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會上,浦東新區政府相關人士透露,2011年上海浦東的一項重點工程,是匯集一批以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為龍頭的國內外高端醫療機構,構筑起一個現代醫療服務平臺,屆時,高端醫療機構將迅速擴張。
實際上,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機構的步伐在顯著加快。7月21日,中國大陸首家臺資獨資醫院——上海禾新醫院獲批設立。衛生部的批復函件顯示,上海禾新醫院為“二級綜合醫院”,經營性質為“營利性醫療機構”,床位數為100張。
和睦家在上海的發展步伐也在加快。錢偉志告訴上海證券報,和睦家除了在仙霞路開設了綜合性醫院外,還在閔行區開了一家診所,在長寧區開設了一家口腔門診部。另外,華山醫院設在浦東新區的國際部也是由和睦家進行管理的。
令錢偉志感到振奮的是,他最近去拜訪了浙江商會,對方的負責人在聽過他的介紹后,對和睦家很感興趣,表示將組織一個上百人的團隊,接受和睦家的服務。
除了上海市場外,和睦家在國內其他地區的擴張也在提速。在北京,和睦家的50張床位已遠不能滿足需求,計劃整體擴建3倍。“我們近期計劃在杭州、南京、青島、無錫等地設立和睦家醫院。”談起全國戰略,和睦家醫院的投資方美中互利公司事務總監朱永軍就顯得很興奮。
據朱永軍介紹,成立于1981年的美中互利是一家美國醫療健康公司,1994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美中互利更為人所熟知的是2010年A股上市公司復星醫藥連續收購美中互利的股份。至2010年6月,復星醫藥持有的美中互利股份已增至25%。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質疑,這么高端的醫療服務企業,能贏利嗎?美中互利公司的一季報顯示,主要由和睦家帶來的醫療服務收入達到2420萬美元,同比增幅為14%。“如果不贏利,公司如何實現這么快速的擴展?”朱永軍反問。另外,和睦家選擇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進行重點開拓,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這些城市外籍人士多,海歸也比較集中,因而具有發展高端醫療的優良土壤。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上海已有20多家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從事高端醫療服務業,醫療業務總收入超過20億元。而初具規模的公立醫院特需服務,其業務總收入也超過20億元。上述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高端醫療市場的巨大潛力正逐步顯現。
牽手公立醫院介入高端市場
除了直接建立高端醫療機構外,一些民營資本還另辟蹊徑,通過積極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希望分享高端醫療市場的“蛋糕”。
在談到民營資本如何進軍醫療服務時,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日前詳細介紹了公司的最新進展。其中,“熙康計劃”是東軟集團和公立醫院合作,借助后者的高端醫療資源而打造的最新商業模式。
“國家已允許社會資本投資醫院,而與公立醫院合作也在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通過與公立醫院合作,把其醫療資源進行細分,有助于公司迅速切入這一市場。” 盧朝霞表示。
據她介紹,和公立醫院進行合作后,公立醫院大量的高端醫療資源可以成為東軟的后臺,在這個后臺上東軟建立了面向高端客戶的健康俱樂部,這個健康俱樂部是體檢中心,同時也是健康培訓中心、訓練中心和康復中心。
所謂“熙康計劃”就是一個聯系兩端的健康信息系統,形成一個面向家庭、個人、社區、醫院的健康網絡。“這包括從我們現在說的治病到防病、健康干預、風險評估到整個健康管理全過程的一套計劃。”
“‘熙康計劃’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東軟集團總裁劉積仁告訴記者,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空間巨大,東軟的“熙康平臺”到目前已經有了數百萬個客戶資源,有望在兩年后進入盈利階段。
“我們從2009年開始布局,到2010年已經在20個城市布點,投資也很大。當然,在獲得盈利之前要有超前投入。” 盧朝霞表示。
期待政策細則進一步明朗
但目前部分民營資本在介入醫療服務領域投資時仍非常謹慎。在天圖創投合伙人王岑看來,在公立醫院改革過程中,一些政策細則還不明朗,因而暫時不會介入這一領域。在醫療服務領域,他目前更看好一些專科醫院的發展模式,如慈銘體檢、伊美爾整容專科醫院等。
而在高端醫院這一塊,發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
在上海和睦家相關人士看來,新建醫院審批有一定難度。目前合資醫院的審批權限下放到地方,原來在衛生部需要一年,目前具體實施細則還未出臺。此外,在高端醫療設備采購方面,也需要經過衛生部的批準,審批時間一般比較長。
業界人士普遍表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能夠真正起到合理配置資源、共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的積極作用。從大的方向上來看,國家對此是持鼓勵態度的,但期待相關政策細則進一步明朗,這樣有助于緩解民營資本的后顧之憂。
業內人士還指出,民營醫院要求得更好發展,除了政策扶持以外,還需要行業的規范和自律。只有各方協力,民營醫院才能真正走進“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