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去年12月2日,山西潞安集團常村煤礦420米井下放置了救生艙。圖/CFP
國內打響救生艙市場爭奪戰 廠家生產熱情高卻苦于無標準
井下救生艙生產標準年內出臺
近日,國內多家救生艙廠商展開爭奪戰——紛紛宣稱自己的產品是“國內首臺”。
巨大的熱情究竟從何而來?去年10月,智利33名礦工的成功獲救震撼世界,井下避難所成熱議的話題。此前,我國也要求完善煤礦安全避險系統。安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救生艙的建設將是我國礦山企業的重中之重。
智利救援助推了民間和官方對于井下救生艙的關注。
然而,被大聲呼吁的井下避難所在國內正經歷著困惑。廠家生產救生艙的熱情很高,卻苦于國家層面沒有明確的產品標準;有關部門制定的救生艙標準已數易其稿,內容也引發多方討論甚至爭論。包括救生艙生產標準在內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規定將于今年出臺。
■熱情
“首臺”救生艙的爭奪
國內救生艙生產廠家陷入一場“首臺救生艙”爭奪大戰。
打開搜索引擎,輸入“首臺”、“救生艙”等字眼,有關救生艙的不少新聞被冠名“首臺”:首臺救生艙可容納10人避險、中國首臺礦用救生艙入井試用……
隨著一輪接一輪的“首臺”報道,讀者不免迷惑:為什么會出現多個“首臺”?
美國等發達國家救生艙生產廠家只有一兩家,而目前國內已經生產出產品的廠家就有20多家,參與研發的30多家不止。并且還有越來越多的廠家對救生艙生產產生興趣,加入研發隊伍。
這股強大的救生艙研發、生產熱情到底從何而來?
■探因
千億蛋糕成熱情之源
今年7月,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煤礦和非煤礦山要在3年之內完成“六大系統”安裝,具體包括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等。救生艙的生產是其中緊急避險系統中的重要技術裝備。
隨后,國家安監總局也下發通知,其中一項要求“必須在距離工作面500米范圍內建設避難硐室或設置救生艙”。
10月,智利33名礦工的成功獲救震撼了世界,井下避難所的呼吁成為熱議的話題。國家安監總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救生艙的建設將是我國礦山企業的重中之重。
智利救援助推了民間和官方對于井下救生艙的關注。
“一大批煤礦覺得花一大筆錢建井下避難設施,平時閑著,作用不大。智利救援讓他們看到了這個東西是有用的。”一位業內人士說。由于救生艙是井下主要避險設施,業內專家估計,這塊蛋糕大約上千億。
■問題
急需出臺統一標準
巨大的商機燃起生產廠家的熱情,他們紛紛投身于此,卻一度陷入茫然。
某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救生艙研發技術人員道出目前廠家最大的困境:苦于國家層面沒有明確的產品標準。
一般情況下,國家認證都是有了明確的產品標準,生產廠家根據這一標準進行生產,然后有關部門組織評審、認證。但救生艙領域尚沒有明確的標準。
這位技術人員介紹,現在救生艙生產領域,生產廠家只能根據國家不同部門現有的一些籠統的規定,自由發揮,制定自身的企業標準。然后進行各種實驗,找資深專家論證。由專家出具意見,向認證部門進行推薦。
東北一位生產廠家負責人說,由于企業急于知道國家的標準,還被騙子公司鉆了空子。騙子打著國家某單位的名義辦學習班,聲稱能夠對國家的標準進行解讀,很多企業都上了當。
這位負責人說,更嚴重的是,由于目前國家沒有行業準入標準,一些小廠看到有利可圖,在不具備研發能力的情況下硬著頭皮上項目,生產出來以后為了搶占市場,不顧國家礦用產品下井必須經過安標認證的規定,先行以價格等優勢違規在部分地區的煤礦下井。
>>求解
救生艙標準今年出臺
基層急需的國家標準為何難以出臺?安標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中心副主任楊大明介紹,由于救生艙的生產在我國還是空白,必須有了產品才能出標準,標準需要在產品的不斷試用中才能完善。作為一項生命工程,產品標準里面涉及到的每一個指標都必須經過縝密的研究。楊大明舉例說,比如救生艙內部的空氣壓力,一方面為了防止事故中有害氣體滲入,必須保證艙內氣壓大于艙外氣壓,同時對于壓力的規定必須考慮到人的承受能力。
很多規定都在研究中引發了多方的討論甚至爭論。現在究竟改了多少稿,已經數不清了。
相關領域有關負責人透露,考慮到基層急切的需要,國家安監總局現在正在著手制定兩項規定,一個是《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管理暫行規定》,這里面包括了對于救生艙的建設、使用、維護、監管等各項要求。有關負責人透露,這項規定將于今年同步出臺。
■對話
救生艙不是礦難的諾亞方舟
記者就救生艙的優劣勢以及生產認證情況,采訪了安標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中心副主任楊大明。
救生艙不是萬能的
京華時報:救生艙應該包括哪些基本的部分?
楊大明:主要包括過渡艙、生存艙和設備艙三部分。人們在過渡艙內要完成噴淋消毒,然后進入生存艙,這里有氧氣、食物、水和應急的一些藥品。同時還有有害氣體處理裝置等。設備艙主要放空調等一些設備。
京華時報:如果救生艙各項指標達標,是否意味著不再有死亡事故?
楊大明:救生艙不是解決礦難的諾亞方舟,不是萬能的。在井下發生爆炸、透水等突發緊急情況時,救生艙無法避免瞬間事故中人員的傷亡。而主要是為那些有機會逃生,卻因路徑被堵等各種情況無法逃生的幸存者提供一個安全密閉的空間。對外能夠抵御高溫煙氣,隔絕有毒有害氣體;對內能為遇險人員提供氧氣、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氣體,創造生存基本條件,為應急救援創造條件、贏得時間。
防護時間96小時
京華時報:目前我國對救生艙防護時間要求有多長?
楊大明:96小時以上。
京華時報:這個時間是絕對的嗎?
楊大明:不是說到了96小時人的生命就一定不能保證了。而是從要求的角度講,在一切外部支持失去的情況下,應該具備保持人生存96小時以上的能力。這一數字的確定借鑒了國外的經驗,也同救援人員共同研究過,根據目前我國的救援能力,在4天內基本能夠實現救援。
并非最優避險場所
京華時報:救生艙是不是最優的緊急避險設施?
楊大明:這是一個誤區,和商家的炒作和媒體的誤讀有關系。認真閱讀有關規定會發現,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我們一直是提倡優先采用避難硐室,也可采用避難硐室與可移動救生艙相結合的方式。這要根據礦的具體情況而定。硐室就是在井下巖層中打一個房間出來,人能在里面避險。
京華時報:硐室較救生艙優勢在什么地方?
楊大明:價格考慮只是一方面,關鍵是硐室可以打在井下巷道的側面,設置兩道密閉門即可,萬一井下發生爆炸時可避免受到爆炸波的正面沖擊,對毒害氣體的隔離更容易。而救生艙放置在巷道中,生產中要走車、走人,影響生產。另外井下必須要通風,救生艙的放置本身擋風。如果采用在巷道側面打槽擴幫放置救生艙的方式,將在昂貴的救生艙購買之外,再花錢打槽擴幫。并且隨著采煤的進行,救生艙的移動這種費用要不停追加。綜合考慮來講,硐室的可靠性更高。
認證難緣于要求高
京華時報:據了解,到目前為止獲得安標認證的救生艙全國只有一家,安標認證難在什么地方?
楊大明:技術上的難題主要是氣密性等方面,比如目前很多研制的救生艙都是井下組裝的,接縫處的氣密性如何確保?艙門打開以后氣密性如何確保?這需要有足夠的技術含量。再有就是強度設計、隔熱能力等。從認證角度講,實驗、專家鑒定、科學依據等一樣都不能少,畢竟這是裝人的!安標認證一定會嚴格把關,特別要求生產商必須有相關研究背景和保障能力。
京華時報:怎么看待現在的救生艙研發、生產熱?
楊大明:現在很多圈到錢的人,不停地在問我:“救生艙能不能做?”游資沒有出路,他們看到了這個商機。但是我已經勸了很多人。這是個需要高技術支撐的項目,根本不是很多人想的焊個外殼,充上氧氣就等于救生艙。生命工程絕非兒戲!一旦災害事故應急避險中艙外的人好好的,艙內的人出了事故,是要究責嚴懲的。(本報記者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