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這么多資金來自何處?為何會蜂擁進入藝術品市場?對此,業界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共識,即新資本進場與國內宏觀經濟環境有密切關系。
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認為,后金融危機時代國內流動性過剩導致的資金泛濫,再加上通脹預期和股市、樓市的持續低迷,一部分人開始選擇將藝術品作為投資和保值工具,是導致大量資本涌入藝術品市場、推動價格不斷走高的主要因素。
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在目前全球最貴的10大中國藝術品中,除“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是2005年在倫敦被拍賣外,其余9件全部產自中國拍場,而且拍賣時間均在后金融危機時期。
金融危機之后,藝術品市場上來自金融、房地產、奢侈品行業的買家不斷增加,尋求新的投資點,并嘗試開始將購買藝術品作為合理配置資產的另一種工具。
匡時拍賣公司總經理董國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秋拍上,一些創下天價的古代書畫在拍賣時,能堅持到最后仍參與競價的都是新買家。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董事副總裁寇勤也表示,今秋嘉德拍場上新入場者約占全部競拍人數的30%至40%,其中約70%-80%的新入場者最終競拍成功,而且這些人對嘉德而言多數都是新客戶。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2000年起即開始監測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尤其是拍賣市場的變化。監測中心分析師關予表示,從監測結果看,國內藝術品市場一直處于波動性上漲態勢。不同的是,從2009年開始到2010年,漲勢出現了陡然變化,迅猛得令人猝不及防。不少收藏家承認,這種突然上漲的背后,能明顯感覺到有新的力量進入。
公開信息顯示,上海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劉益謙,自2009年春拍起,從4032萬余元拍下中國油畫的最貴作品陳逸飛的《踱步》,到6171萬元買下宋徽宗《寫生珍禽圖》、5824萬元拍下宋人《瑞應圖》,再到2009年底以1.69億元的天價拿下《十八應真圖卷》……一年時間內,以“只買頂級貨”作為藝術品投資理念的他,砸向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資金就有近10億元之巨。
分析人士稱,部分藝術品價格的飆升所帶來的財富示范效應,就像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引新買家不斷入場,加劇了市場的投機氛圍。據悉,張大千的《天女散花》在2006年中國嘉德拍場上的成交價是268萬元,時隔4年后現身北京保利秋拍,竟拍出了7448萬元的高價,令人匪夷所思。
“當然,這些資金進場主要還是因為拍場里不斷有好東西出來,”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董事副總裁寇勤說。記者了解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不少國際藏家為解決資金緊張問題,將多年前購得的中國書畫精品送拍。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改變了習慣,不是送到海外拍賣機構,而是開始選擇中國國內的拍賣公司。比如,比利時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夫婦,僅2009年春拍、秋拍在中國大陸藝術市場套現金額就超過4億元。用尤倫斯夫婦自己的話說,他們希望中國的藝術珍品最終回到中國。事實上,除此之外,他們選擇在北京“出貨”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對中國富豪日漸強大購買力的絕對信心。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一些金融操作手段和投資手法已經在藝術品市場初見端倪。劉益謙在此前參加“芷蘭雅集2010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峰論壇”時曾公開表示,“現在藝術品市場已經從投資收藏演變成投機、投資收藏并存。”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在藝術品市場上,不排除有少數資金雄厚的投資者類似于股市的莊家,采取自買自賣等炒作手法,拉高某些作品的價格,然后高位出貨,牟取暴利。
實火還是虛火
對藝術品市場的持續火暴,有分析人士認為屬正常表現,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潛力,但也有人認為,目前藝術市場可能已出現泡沫,擔心泡沫破滅后光環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