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銅川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位于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北54公里處,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子丹、習仲勛、謝子長、李妙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西北地區創立的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猶如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鋼刀,點燃了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種,為后來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創造了條件,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當時就流傳“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說。
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地處陜西、甘肅交界,以耀州區西北部照金鎮為中心,橫跨當時耀縣、淳化、宜君、同官五縣,面積2500平方公里,人口3-4萬。在鼎盛時期,紅色武裝割據區域擴展到陜甘兩省十四個縣,面積數萬平方公里。
無數仁人志士曾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英勇捐軀,現在冊烈士有681人。當年陜甘邊游擊隊總指揮李妙齋同志就犧牲并安息在這里。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后人,1993年5月,陜西省委在照金鎮隆重舉行了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紀念活動,并決定在照金鎮修建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此項工程于1996年動工修建,2002年“七一”前完成了布展工程,2004年4月已正式開館。并被列為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1932年2月,劉志丹、謝子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抵達照金。他們發現這里進可奪取渭北,威脅國民黨在西北的統治中心西安;退可據險固守,是個得天獨厚的游擊戰活動區。同年12月,陜甘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 1933年3月初,中共陜甘邊特委在照金成立,4月初,在照金召開了陜甘邊革命委員會。是年春夏之交,照金蘇區已成為縱橫近百里、面積2500平方公里的革命武裝割據區域。
1933年春,根據地黨政領導機關遷駐距照金鎮約5公里的薛家寨。這里處于橋山山脈南端,海拔1600多米,重巒疊嶂,密林如海,中心地帶壁立千仞,地勢十分險峻,相傳為薛剛反唐時的駐兵之地,因此得名。山寨形似葫蘆,東南西三面為懸崖絕壁,山坡灌木叢生,仰視不見寨形,細看僅見草叢小道。整座山寨走勢雄奇,軍事上易守難攻。紅軍上寨后,在5個巖洞中分別設立了軍醫院、修械廠、被服廠、倉庫等后勤單位,建了寨樓、堞墻、戰壕、哨卡、碉堡、吊橋等。
1933年,這里曾發生一起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歷史上有名的薛家寨保衛戰。當時,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王泰吉的耀縣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和封建軍閥在陜甘寧一帶的反動統治。是年9月,國民黨陜西當局向照金蘇區發動猛烈進攻。以劉文伯為首的上千敵人,分兵幾路向薛家寨逼近,企圖占領薛家寨,消滅紅軍。在這危急關頭,留寨的紅軍戰士、游擊隊員、工人和婦女挺身而出,奮勇抗擊,打退敵人的多次進攻。在戰斗到第六天時,由于寧老八等叛徒的出賣,紅軍戰斗失利,薛家寨陷落,李妙齋在這次保衛戰中不幸壯烈犧牲。1934年秋,紅軍和游擊隊主力返回照金,全面恢復并鞏固了照金革命根據地,直到新中國誕生。
由于天險難越及年久失修,薛家寨原有的5個巖洞現僅能到達一、二、三、四號寨子。一號寨為當年陜甘邊游擊隊一、三支隊駐地,其他分別為紅軍醫院、被服廠、修械所等后勤單位和領導機關駐地。五號寨子應該在四號寨子對面,不過現在遙不可及,據說這里正是薛剛反唐屯兵之地。在這里發現了許多紅軍用過的麻辮手榴彈、槍支殘件、刀具、軍號以及生活用具等。其中麻辮手榴彈等是全國僅有的。這批文物現存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