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舊址

2011年04月14日11:3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大青山 抗日游擊根據地 武川縣 紅色旅游景區 抗日游擊隊 抗日游擊戰爭 抗日民主政權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德勝溝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舊址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位于大青山深處,境內峰巒起伏,連綿不斷,八大高峰(西腦包山、東腦包山、華尖山、大平頂山、小平頂山、大特山、銀貢山)由西往東依次排列,山與山之間有五大溝(韭菜溝、肖夭子溝、老賴溝、得勝溝、李齊溝)以及30余條支溝穿插其間,搶盤河、得勝河常流不斷。最高山峰海撥2255米,平均海撥1700米,山大溝深,林木繁茂,地形十分險要,在抗日戰爭中,大青山區以其特定的位置,成為整個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中心地帶。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著名的老、少、邊區,烏蘭夫、李井泉、王若飛、郝秀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是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1938年5月,毛澤東電令“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向應、肖克等;“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游擊根據地甚關重要,請你們迅即考慮此事”。8月底,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游擊隊2300余人,由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政治委員李井泉和參謀長姚吉吉 率領,冒雨穿過平綏鐵路,突破敵防線,進入武川縣境,9月1日到達大青山。隨后,大青山支隊攻克烏蘭花鎮,開展抗日宣傳,李井泉率部進駐武川縣井爾溝,開辟根據,在井爾溝柳溝門村首次會議,研究建立鄉村基層抗日政權、軍事部署等問題。10月間,大青山蒙漢抗日游擊隊在歸綏縣面鋪窯子村與支隊主力部隊勝利會師。從此,大青山軍民以武川為中心,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1939年武川縣境內的黃花窩鋪、井爾溝、萬家溝、得勝溝、李齊溝、二四道洼以及馬場梁、駱駝場均為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區域。八路軍來到大青山后,支隊司令部在井爾溝駐扎,指揮各地分散作戰,八路軍戰士經常在這里休整、操練,井爾溝群眾與八路軍患難以共,風雨同舟,筑起窯洞,搭起窩棚,楊植霖和群眾住在窯洞里,姚吉吉帶電臺住管溝子,1940年春,大青山黨政機關和支隊司令部由井爾溝遷在萬家溝,以轉移到得勝溝。司令部在得勝溝期間,縣城和西烏蘭不浪的日偽軍800多人襲擊得勝溝,司令部提前獲悉情報,在溝口設下埋伏,激戰后,日偽軍傷亡慘重,司令部憑借山林安全轉移。

李齊溝的駱駝是支隊3團后方機關駐地,設有供給處、修械所、被服廠和醫療所,八年抗戰中,八路軍3團后方機關一直在駱駝場,堅持到最后勝利。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黨政建設是在1938年12月,武川縣八區動員委員會在玻璃哈達村成立,王景堂任主任,李琦任副主任,郝秀山任分配部部長,動委會過渡為抗日救國會、農會、婦女會等,后來根據斗爭需要,動委會過渡為抗日民主政權。1939年3月中共綏遠省委建立,黨的活動分為河套、綏中、歸陶、綏東四個區,積極發展黨員。1942年春,在南烏蘭不浪建立黨支部,為武川縣第一個基層黨支部。抗戰期間,大青山支隊在武川游擊根據多次召開黨的代表會議,總結工作分析對敵斗爭形勢,討論今后的斗爭方針和任務。

在創建大青山根據地,堅持抗日游擊戰爭的過程中,武川各族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旗幟下,參軍參戰,傾碧血盡赤子愛母之心,擁軍擁政,守焦士肩匹夫救國之任,傳情報、抬擔架、護傷員、挖窯洞、做軍鞋……軍民一家共筑血肉長城,期間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支前婦女張蘭女為戰士送吃、送穿,被奸發現后抓捕,嚴刑拷打,問她八路軍后勤處、軍需庫在哪里,她始終未招供,還有白生寶夜送石磨、“八路采購”張潤喜、張二婦女舍身救親人、韓三毛寧死保物資、地下軍服廠等抗日事件。

大青山抗日的主要戰事有:攻克烏蘭花;蜈蚣壩伏擊戰;郝區政府反掃蕩;得勝溝糧食保衛戰;二份子戰役;什爾登阻擊戰、吉盛奎戰斗;上廟溝戰斗、孤石壩戰斗等;抗日慘案有:西水溝慘案;井爾溝慘案;白旗慘案、哈彥忽洞慘案等。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現有司令部、衛生隊、教導隊、電臺等遺址,李井泉、姚吉吉 等領導人住過的窯洞和辦公用的石磨、樹墩,存有八路軍作戰使用過的電臺、戰刀、手榴彈、馬蹬、火盆、糧食袋、火鐮等珍貴文物,李齊溝有郝秀山等老一輩領導人成立的“郝區政府”原址,并存有大量的革命歷史文物。在根據地內曾經留下李井泉、姚吉吉、黃厚、楊植林、王良太等一大批革命前輩戎馬青山的足跡,留下了大青山抗日軍民奮勇殺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1964年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自1997年建設開發建設以來,對得勝溝八路軍司令部和李齊溝“郝區政府”等革命遺址、遺跡進行了修復、重建,恢復了原貌。2004年6月又建成了呼和浩特市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基地,現已建成2個圖片展區,18個展廳,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彩噴200多平方米,陳列反映大青山軍民斗爭史的大型圖片186塊。2005年大青山抗日根據地被列入國家紅色旅游規劃綱要,成為全區紅色旅游資源重點建設項目。

為充分挖掘境內豐富珍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彰顯大青山抗日軍民革命先烈前輩們的豐功偉績,弘揚革命傳統,培育民族精神,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效保護和利用革命文物,推動老區經濟建設,將革命傳統教育和旅游業開發集于一體, 2005年報請全國紅辦和國家發改委審批立項,成為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和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縣委、政府為了搞好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紅色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確立了以“紅”帶“綠”紅綠相結合的開發思路,并把該項目工程當作展現民族精神的政治工程和惠及當代、澤被子孫的民心工程。“大青山抗根據地展陳館”和“紅旅公路”工程,通過媒體宣傳向社會公開招投標,各自確定了有資質的施工單位。兩個項目從2006年開始選址、勘測、規劃、設計,并通過專家組論證,于當年9月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歷時兩年多,從2006年開始建設,于2008年9月9日正式竣工和落成。2008年圓滿完成了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創建70周年慶典,紅色旅游初具成形并開始接待游客。并且被命名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2008年紅旅游景區主要完成了55公里的紅旅公路、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陳館及占地18.9畝廣場、綠化帶,其中展陳館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廣場建設面積4500平方米;游客服務中心餐飲區、住宿區改造面積2300平方米。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是我縣紅色旅游景區的靈魂和承載,素有“塞外小延安”之稱。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通過媒體宣傳向社會公開招投標,確定了有資質的施工單位。該項目從2006年開始選址、勘測、規劃、設計,并通過專家組論證,于當年9月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歷時兩年多,2008年9月上旬正式竣工和落成。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展陳館的布展工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與西部影視城首席設計師韓云峰設計完成,陳列項目分別由以毛主席題詞、武川地勢巖石題材群體為主題的主題正廳和以抗日戰爭、大青山之鷹、全民抗戰、決戰大青山、抗戰勝利為題材的五個展廳組成。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