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一、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相關背景與理論綜述
近幾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從GDP總量來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國際上許多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是指某國家或某區域匯集該商品的全球相關信息,并形成被全球貿易市場廣泛接受和參考的基準價格的能力。在現行國際貿易體系中,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直接體現為該國在該種商品全球市場中的國際影響力。我國目前是全球銅、鐵礦石、天然橡膠和大豆的最大進口國,稀土、焦炭的第一大出口國,原油的第二大進口國,和棉花、小麥、玉米、鎳和氧化鋁的主要進口國。但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并未因我國成為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而移至中國。在商品與服務的價格方面,我們沒有與自身地位相匹配的話語權。圍繞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綜合理論界和市場上的觀點,本文認為出現了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理論:
(一)發展期貨市場理論
該理論認為,既然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主要是期貨市場,所以爭奪大宗商品定價權的最佳手段是打“期貨與金融牌”。為此,要盡快建設我國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市場,通過國際并購等手段實現這一交易體系的全球布局,爭取利用先發優勢形成相應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中心,以徹底解決大宗商品定價權矛盾。要利用利用國內外兩個期貨市場,實現有效的風險管理,進一步幫助企業利用國際期貨市場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解決金融定價權的難題。要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上獲得穩定投資收益,通過多種金融手段規避風險,穩定中國企業收益,適應全球一體化的競爭。要保持針對特殊商品(如糧食等)設立政策性“防火墻”或“防波堤”的做法,并且嚴防、嚴懲能源資源類企業超出合理套期保值需求而進行期貨投機的行為。
(二)流通體制改革理論
該理論認為需要對我國大宗商品的流通體制進行市場化改革,打破流通行業的行政壟斷,鼓勵市場競爭,盡快改變低水平、無序的現狀,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以增強企業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和服務意識。盡量減少行政干預,逐步讓大宗商品的價格由市場特別是期貨市場來形成,進出口決策由企業根據市場行情靈活決定。但該理論同時認為,調整產業結構是漫長而又復雜的進程,這種改革見效需要時日。
(三)產業鏈整合理論
該理論建議中國企業必須啟動全面的產業鏈條整合,包括金融、物流、生產的多個環節,以及實體企業、金融機構、中間商、合作組織、政府等要素,將這些要素進行有效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在這些商品的定價、銷售上發出中國的聲音。主張成立行業協會,加強國內行業企業間的團結,形成一致對外的合力。要求財政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等有關部門成立專門協調機構,加強對大宗商品國際采購的宏觀指導,協調好國內各大進口商的關系,形成利益共同體,通過聯手采購影響和壓低國際價格,使得我國獲得與進口需求相匹配的國際價格的參與權。
上述理論都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立場,但由于角度不同,易引發爭論。理論要在實踐上具有可行性,除了要有理論基礎,還要具有系統性和可行性,在行動上具有支撐與保障。由于我國在世界定價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一直是國際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導致我國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原材料等在國際市場上經常是高價買入,買后價格隨之下跌,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爭取國際定價權,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認為,大宗商品的控股權之爭本身是一種博弈之爭,為了有效進行博弈,聯盟的思路不可缺少。本文將以博弈理論為視角,探討大宗商品聯盟的構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