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然而,正是“福島死士”為代表的這種無畏精神,在支撐著大地震之后的日本,不至于被恐怖、悲戚、絕望所湮滅。
舍己為人、盡忠職守、人道主義……災難中,人性的力量就如點點燭光,溫暖閃亮。
四月物語,櫻花浪漫。日本即將進入最美的時節。那些勇士,或許他們就如絢爛的櫻花,曾經怒放,便也無悔。(本報記者 董立林)
已過生育年齡,慨然搏命留守
在東京電力公司最早留下的50人中,有20人是志愿留下的員工,有30人是受政府指派的,他們大部分都在50歲以上。
核專家稱,“福島50壯士”可能均由熟悉工廠地形、管道和設施的老技術人員組成,并稱“一旦發生核泄漏,選擇已過生育年齡的男子是一個不成文的約定”。
盡管福島核電站的3號和4號機組16日連出險情,這50名工作人員一度被強行疏散,但隨著輻射強度的下降,這些工人再次進入核電站,以10到15分鐘為單位,分批進出受損廠房,展開替過熱的反應爐灌注海水、監控狀況、清理爆炸、起火后留下的殘骸等工作。
鑒于輻射污染威脅高漲,當局將員工增加到181人。
日本官方不愿公布他們的個人資料,只說他們都是義無反顧的壯士。在過去幾天,他們必須戴上全身防輻射裝備,配備微弱閃光燈,在迷宮般的核設施中攀爬。此外,他們只能在防輻射的狹小房間休息,睡眠不足,目前連食物也成了問題。
日本警視廳官員表情痛苦地說:“只能祈求他們能夠平安歸來,這是無奈之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