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人民網海口11月1日電(段欣毅)2013'新興經濟體經濟政策論壇今天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辦。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此間表示,競爭性地方政府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應果斷廢除GDP導向的干部選拔機制,盡快建立以公共服務導向、社會滿意度導向為重點的干部政績考核、選拔機制。
遲福林說,改革開放以來為調動地方積極性,逐步形成的競爭性地方政府模式,在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已經逐步演變為地方層面的增長主義傾向。以做大GDP總量為導向、以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和干部考核為約束激勵機制、以行政干預和行政推動為主要手段的經濟增長方式,成為當前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等問題的主要“病結”所在。競爭性地方政府的經濟增長方式不改變,會為中長期發展埋下更大的經濟隱患和經濟風險。
遲福林認為,地方層面增長主義傾向的問題,不是把“板子”打到地方政府身上,而是要客觀分析形成競爭性地方政府的體制因素,尋求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有效路子。
遲福林舉例指出,中央地方財稅關系當前存在兩大失衡,一是中央與地方事權與財力的失衡,二是大中小城鎮財力資源配置的失衡。解決這兩大失衡,需要中央地方關系的導向由經濟總量轉向公共服務,并以此作為新階段財稅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把大中小城鎮公共資源配置均等化作為中央地方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的事權與財力,由此加快推動地方政府向公共服務主體的角色回歸。
對于改變競爭性地方政府的經濟增長方式,遲福林還認為,地方增長主義傾向的形成,還在于相關的制度安排沒有跟上。一些地方為了做大GDP,政府不惜降低環境準入門檻;為了地方的經濟利益,不適當地干預經濟司法等,從現實看,形成對地方政府的某些制度化約束十分重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