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紙扎藝術”是我國各地民族民間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鳳凰縣的“紙扎技藝”尤為精湛,歷史悠久,流傳很廣,但沒有過多進入官方文獻,詳細的歷史記載甚少,憑老藝人們一代代口述下傳。
今年已過80的聶方俊出生于一個紙扎工藝世家。他融匯了鳳凰紙扎工藝的眾家之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聶氏紙扎”。他的紙扎藝術造型依據傳統的“形、體、面、色”四字原則,做工十分講究,有其眼視可感,觸摸可覺的立體形象,從傳統手法元氣中的“奇、古、麗、輕”和“粗、俗、野、土”而造就了鳳凰紙扎工藝的獨特魅力。現在全國很多工藝美術單位在研究鳳凰紙扎工藝,研究聶方俊的紙扎工藝作點,他們購買聶方俊的作品而且還購買半成品,如獅子頭、龍頭骨架,不裱糊,不上色彩繪。單看獅子頭骨架,做工就十分精美,當中有無以窮盡的奧秘,有力學原理、幾何造型、對稱組合等。
這位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的老人十分健談,雖然年事已高,但介紹起紙扎的歷史、鳳凰紙扎的特色、還有紙扎藝術的風格流變時思路清晰、侃侃而談、聲音洪亮、語言風趣。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他輕柔細致的動作和耐心自豪的表情讓人印象深刻。
盡管鳳凰“聶氏紙扎”工藝受到國人的喜愛和專家學者的垂青,盡管聶方俊老先生已是高齡仍堅持教徒授業,但這一傳統工藝仍面臨著瀕臨消亡的危險。這一現狀已引起湘西自治州州委、政府及鳳凰縣縣委、政府和藝術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和關注。2003年鳳凰縣成立了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領導小組,由一名縣委副書記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并制定《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聘任一批熟悉當地文化遺產狀況的專家學者,決心讓這些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