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春夏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日武裝繼續進行攻勢作戰,抗日力量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為轉入全面反攻、奪取抗戰最后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4月20日中共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原則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內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出結論,使全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一致。整風運動勝利結束。
4月23日-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名黨員。毛澤東致開幕詞,向大會提交《論聯合政府》書面政治報告并作口頭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發言。大會制定黨的政治路線,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總結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的經驗,概括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大會通過《對于政治報告的決議案》、《關于軍事問題的決議(草案)》等決議。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增加“總綱”部分,闡明了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組織原則等以及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動力和特點。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6月19日,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8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
4月25日-6月26日聯合國制憲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通過聯合國憲章。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內的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并在憲章上簽字。
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后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8月8日,蘇聯政府宣布對日作戰。9日,蘇聯軍隊進入中國東北,向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
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10日至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關于受降和對日展開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向日、偽軍陸續開展了全面反攻。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下旬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并接受蔣介石邀請,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赴重慶與國民黨代表進行和平談判。
8月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成立。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成立(或重新成立)了晉察冀中央局、冀熱遼分局、冀察熱遼分局、東北局、北滿分局、西滿分局、遼東(南滿)分局、東滿分局、華東局、華中分局、華中工委、山東分局、鄂豫皖中央局、中原局、豫皖蘇分局、華中局、華北局、南方工委、重慶(南方)局、南京局、上海分局、上海局、香港分局、華南分局;西北局、晉綏分局的組織機構繼續保持。
9月2日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東京灣的“密蘇里”號巡洋艦上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10月25日,臺灣地區日軍投降儀式在臺北舉行,臺灣結束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在全國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余人,繳獲各種槍支69.4萬余支,各種炮1800余門。至抗日戰爭結束時,中共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民軍隊發展到132萬,民兵發展到260萬;領導建立的抗日根據地有19塊,即陜甘寧區、晉察冀區、晉冀豫區、冀魯豫區、晉綏區、山東區、冀熱遼區、蘇北區、蘇中區、蘇浙皖區、淮北區、淮南區、皖江區、浙東區、河南區、鄂豫皖區、湘鄂區、東江區、瓊崖區,總面積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
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9月19日中共中央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強調全黨全軍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完全控制熱河、察哈爾兩省,發展和控制東北。為此,先后派出2萬名干部和11萬部隊挺進東北,包括10名中央委員(其中陳云、高崗、彭真、張聞天為政治局委員)、10名中央候補委員。
9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擴兵與編組野戰軍的指示》。通過編組野戰軍或野戰兵團,從組織體制上完成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戰略轉變。
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規定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并確定召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和平建國方案。11日,毛澤東等由重慶返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