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1月 毛澤東作《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演講(后改為《新民主主義論》),系統闡述新民主主義理論。
3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指示,指出在抗日民主政權中,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應各占三分之一。后概括為“三三制”。
4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擬定《關于回回民族問題的提綱》,7月又擬定《關于抗戰中蒙古民族問題提綱》,經中央書記處原則批準,成為抗戰期間指導民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6月1日毛澤東會見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到延安的陳嘉庚等人。此前,東南亞各國40多個華僑救國團體于1938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以陳嘉庚為主席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積極開展抗日愛國運動。
8月20日-翌年1月下旬彭德懷等指揮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交通破襲戰即百團大戰。先后有105個團約20余萬人參加,僅前3個半月,就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8萬人,俘虜1.8萬余人。
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開展敵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中央成立敵后工作委員會,以周恩來負總責;南方以重慶為中心,北方以延安為中心,領導推進敵后城市工作。1944年6月至9月,中央決定成立城市工作委員會和城市工作部,均以彭真為主任。
11月17日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在蘇北海安成立,葉挺任總指揮,劉少奇任政治委員,陳毅任副總指揮(在葉挺抵達前代理總指揮)。至年底,新四軍在兩年多的敵后游擊戰中,共對日、偽軍作戰2700多次,斃傷俘敵5.5萬人,在華中建立了皖東、豫皖蘇、皖東北、蘇北等抗日根據地,擴大了蘇南、皖中抗日根據地,溝通了華北與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系,主力部隊發展到近9萬人,地方武裝和不脫產的地方武裝數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