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徐華清接受記者采訪。
隨著我國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壓力和責任越來越大,作為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規能源水電,其作用將愈加重要。2009年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宣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將提高到15%。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的核電屆時占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也不過4%,風電、太陽能和其他非化石能源能占到2%,那么至少有9%要靠水電來完成。
事實上,我國水能資源總量居世界首位,但開發總量僅占技術開發總量的35%左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70%的水平,其發展空間巨大。
但是,近年發展水電給生態帶來負面影響的質疑之聲一直不絕于耳,這使得中國前一段時間水電項目的審批處于一個比較低迷的時期。
中國的水利之路應該如何走?就這一國際社會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來德班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徐華清。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說的很清楚,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發展水電”。徐華清上來就開門見山地說。
不過,他也承認,在發展水電過程中,有三個方面問題要認真面對和解決。
針對國內外最為關心的生態問題,徐華清說,“水電發展一定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生態環境影響,我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使這種影響最小化。”他說,在水電站的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中,尤其是在規劃過程中,應該盡量使水電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生態環境負面影響最小化。
徐華清說,發展水電面對的第二個重要問題是庫區移民問題。“發展水電如何促進當地百姓安居樂業,如何促進當地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力公司和當地政府如何妥善處理好庫區移民等問題,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第三個是國際跨界流域問題。徐華清認為,在跨界河流上開發水電,一定要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與周邊國家處理好關系。目前來看,中國水電蘊藏量最大的在西南地區,其中三江源中下游地區的一部分就屬跨界流域,因此處理好國際流域跨界的國際合作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
徐華清說, 2010年中國的水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了2.1億千瓦時,盡管我們的水電蘊藏量很大,也有人提出還可以發展得更快點,但是水電、火電、核電平衡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同時最重要的是要在發展水電的同時,將庫區的生態環境、庫區移民和國際流域的跨界問題解決好。
(今日中國雜志社記者李五洲發自南非德班)
中國外文局德班氣候會議報道組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