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1世紀以來,非洲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宏觀經濟環境明顯改善,非洲各國借助歷史機遇大力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設,使得其國際地位有所提升。尤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的目光都聚焦于非洲,力圖使非洲成為其擺脫危機、實現經濟復蘇的平臺。
非洲位于亞洲的西南,面積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共包括54個國家,地理上可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在非洲,區域性經合組織很多,但非洲聯盟的影響最大。另外還包括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東南非共同市場、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每個國家可能會同時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經濟體中,如剛果就是4個合作組織的成員國。
非洲人口約有10億,占全球總人口的15%。不容置疑,近年來非洲的經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截止2008年,非洲已經連續5年經濟增長超過5%,其中安哥拉、蘇丹共和國等的經濟增長更是超過10%。2011年非洲經濟增長率預計為5.5%,2012年預計進一步增長5.8%。中非貿易額也從2000年的百億美元一躍到2008年的千億美元,這促使2009年中國首次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同時,非洲總體通脹水平基本被控制在10%以內,這說明非洲經濟進入了一個較理想的發展時期。
雖然,非洲經濟發展整體景象令人振奮。但是,其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在非洲很多國家,農業發展落后,工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進口,產業發展滯后,經濟發展方式較單一。如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只占全世界的1%,經濟發展緩慢。這些都制約了國家的就業形勢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非洲各國應認清形勢,挖掘自身潛力,尋找有利機遇,為非洲整體經濟發展拓展出一條光明大道。
2011年9月,由亞太總裁協會與中國吉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世界產業領袖大會在長春市隆重召開,大會主題為“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下的國際科技與產業轉移”,大會期間,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鄭雄偉特別指出,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尤其在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非洲應抓住歷史機遇,積極與多方尋求合作,通過承接各國產業轉移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區域以及整個非洲的經濟快速增長。
第一,打造承接世界產業轉移的平臺,大力推進非洲工業轉型升級。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世界各國陸續突破國界限制,在全球范圍內通過資本流動、技術轉移、對外貿易以及提供服務等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加強國際經濟合作。非洲各國以及各區域經濟體應順應國際潮流,積極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等平臺,努力通過各種形式加快產業對接,承接、改造如紡織、玩具、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大規模吸納就業人員,從根本上改善民生。另外,各國政府也要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產品綜合質量,加快企業的發展。事實上,2007年非洲吸收直接投資已增至53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說明非洲已經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熱點。
第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承接環境。當下,非洲普遍存在著電力短缺、建材不足、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這些都會影響轉出國或者跨國公司的轉移決心。只有加強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一個較好的承接環境,實現資金和物資的自由往來,才能降低轉出國交易成本,提升非洲轉入區域的整體經濟水平,努力打造一定程度的雙贏局面。
第三,因地制宜,積極承接優勢特色產業。非洲熱帶物產豐富多樣、礦產資源得天獨厚、林業和農業資源也很豐富。在這樣廣闊的供應市場上,非洲應依托各國以及各區域勞動力、資源優勢,加強加工制造業、農產品加工、電力、礦產開發、建筑業等產業承接發展,擴大產業規模,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鄭雄偉認為,在新一輪全球性產業轉移大潮中,非洲能否制定明確的產業承接戰略進而實現與各方的合作是擺在各國面前的一道難題。非洲各國要想在國際經濟舞臺上進一步謀求發展,就必須積極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進而促進非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龔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