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道教祖庭住持張金濤:國人應多點仙風道骨少點急功近利
中新社記者 柳俊武 劉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天師府住持張金濤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透露,道教祖庭江西龍虎山去年接待海外游客超過8萬人次,其中臺灣信眾就有5萬之多,天師府在臺灣23個縣市設立辦事處,已成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之一。
龍虎山天師府位于江西省鷹潭市,全稱“嗣漢天師府”,是歷代張天師起居和祀神之所,又是中國道教正一派祖庭,歷史悠久,地位顯赫。1983年,國務院確立“嗣漢天師府”為全國宮觀重點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
張金濤說,以人為本、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珍視生命、保護環境這些源于道教的理念,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都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毋庸回避,在改革深化、經濟提速、社會轉型、意識多元交匯交鋒的當今,社會上存在著焦慮和乖戾之氣。“國人應多點仙風道骨,少點急功近利。”
張金濤指出,宗教在構建和諧社會、創新管理、改善生活方式、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獨到作用。道教早在明朝時期就從大陸傳到臺灣,所以在臺灣影響很大。“宗教游”已成時下臺灣游客觀光大陸的最熱點。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就曾經到訪龍虎山天師府。
“一個龍虎山,僅國家和省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有9名。”張金濤認為,在道教發展史上,無論是信仰自由還是信教者地位,當今是最好的歷史時期之一。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長杜青林考察了龍虎山天師府。
對于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充分發揮宗教團體、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張金濤指出,宗教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方面也有其獨到作用,天師府在臺辦事處就廣泛聯系兩岸民間信眾,成為促進“心向祖國,回歸祖庭”的重要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