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畢紅珍(左)在平涼市白廟鄉自己開辦的小超市外與村民交流,她常在超市外的小黑板上抄寫一些農民感興趣的實用信息,與當地農民分享(2月25日攝)。
甘肅省平涼市白廟鄉回族農民畢紅珍可以說是“80后”全國人大代表中最忙碌的一位,她全年365天幾乎天天忙于人大的各種會議、調研和學習。她說:“我是一名基層普通群眾,能當選為人大代表,這說明人民信任我,如果我不能為農民干些力所能及的實事,我內心就不踏實,就不配全國人大代表的稱號。”
畢紅珍不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多年調研的基層上,她和另外10名全國人大代表在去年兩會期間聯名提交了一個國家應給予農民補助、對全國坡耕地進行改造的建議。坡耕地占我國總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已經成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成為山區農民貧困的根本原因。
作為一名“80后”的人大代表,畢紅珍每年都利用深入基礎的機會學習、調研,提出過不少建議。雖然每份建議都有回復,大都得到認可,但她對聯名提出的坡耕地改造的建議能否被重視,心里也沒底,畢竟去年全國人大就收到了7000多份建議。讓畢紅珍沒想到的是兩會結束不久,她就接到了北京的電話,被告知這份編號為3673號的建議被列為2010年全國人大十大督辦建議。聽到這一消息后,畢紅珍無比激動,看到自己提交的建議得到認可內心無比舒暢。
2010年3月底,3673號建議送達水利部。5月中旬,包括發改委、農業部、水利部、全國人大環資委在內的部委協調會相繼召開。5月31日,全國坡地改梯田的試點正式啟動。隨后,大規模的調研在坡耕地集中的甘肅進行。畢紅珍參與了整個調研活動,3天時間跑了6個縣、十幾個山頭。
2010年7月底,全國各省的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完成。8月初,國家撥款7億元在全國20個省、70個縣進行坡耕地試點改造,其中,給甘肅省撥款8000萬元,在靜寧縣等8個縣進行坡耕地改造。項目實施后,畢紅珍不時到試點區了解改造情況,當她看到坡耕地改造后的農民們糧食取得豐收,看到過去辛苦勞作一年連口糧都不夠的農民去年僅靠賣糧純收入就達幾千元時,畢紅珍和這些農民一樣心里樂開了花,更堅信了自己為農民干實事的信念。去年,全國幾十萬畝農田進行了坡耕地試點改造,但這在全國坡耕地總量中所占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許多山區老百姓渴望早日能享受到同樣的政策。畢紅珍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繼續提交一份新建議,呼吁國家加大力度對坡耕地進行改造。
畢紅珍不僅實干,也是一個勇于進取、思想明銳的年輕人。她是甘肅省首位開通微博征求群眾意見的全國人大代表。兩會前,眾多網友通過微博給她提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包括托她帶上本地有機蘋果給中央領導看看、不要因沒有高速公路使得這樣優質的蘋果爛在倉庫里的事再發生。畢紅珍今年兩會最大的心愿就是爭取機會,能向發改委領導當面陳述建設平定高速寧夏六盤山路段的建議,闡述這對發展甘肅貧困地區經濟的重要性。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