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1)

2011年04月13日14:3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馬克思主義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兩次歷史性飛躍 黨的七大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黨的指導思想 愛國統一戰線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1)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1 9 9 7 年9 月1 2 日)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大會,是在世紀之交,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保證全黨繼承鄧小平同志遺志,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鄧小平同志逝世后,全黨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就是要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經濟體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各個方面相互配合,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確定這樣的主題,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一、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展望

在二十世紀即將過去的時候,舉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大家有一種共同的認識:我們黨對中華民族的命運擔負著崇高的歷史責任。

從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中華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國家瀕臨滅亡邊緣,到二零零零年中國在社會主義基礎上進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榮富強,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百年。

鴉片戰爭后,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后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是孫中山領導的。他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

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完成的。經過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并且從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也是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勝利。

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這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全世界所矚目。

百年巨變得出的結論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在新世紀將要到來的時刻,我們面對著嚴峻的挑戰,更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和大好機遇。必須清醒地看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壓力,我們自身還有許多困難。同時必須充分地看到:第一,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爭取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圍內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繼續增長。這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第二,建國后特別是近二十年來我國已經形成可觀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為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開辟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來源,億萬人民新的創造活力進一步發揮出來。第三,更重要的是,我們黨確立起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這些都是今天擁有而過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備的條件。

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系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過去我們抓住了重要歷史機遇,也喪失過某些機遇。現在全黨一定要高度自覺,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邁出新的步伐。

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正如鄧小平所說:“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志!”

二、過去五年的工作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很不尋常的五年。這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國內政治風波的嚴峻考驗,繼續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的五年;是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階段的五年;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進程中,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在世界格局的劇烈變動中,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的五年。

黨的十四大作出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為貫徹十四大精神,中央先后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建設、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二零一零年遠景目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一系列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作出了規劃和部署。五年來全黨工作的突出特點是,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認真實施十四大的重要決策,提出并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五年來,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從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一,既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又有效抑制了通貨膨脹,避免了大起大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農業得到加強,糧食等農產品穩定增長。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鋼鐵、能源等基礎工業迅速發展。東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加快。“八五”計劃勝利完成,“九五”計劃的實施有了良好開端。

改革開放取得新的突破。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大步推進了財政、稅收、金融、外貿、外匯、計劃、投資、價格、流通、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宏觀調控體系的框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在試點基礎上積極推進。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展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繼續擴大,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大幅度增長,國家外匯儲備顯著增加。

精神文明建設邁出新的步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可喜成績。宣傳輿論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制定了一系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律和法規,加強了執法和司法工作。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各民族的大團結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社會政治局面為改革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軍隊戰斗力進一步提高。在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祖國統一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完成搶險救災等任務中,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七點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五點七,是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市場商品豐富,人民的衣食住用行條件明顯改善。城鄉居民儲蓄大幅度增長。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三千二百萬。

五年來,我們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可以告慰無數的革命先烈和前輩。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感到歡欣鼓舞的盛事,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揚。

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一步改善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我國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

我們大力加強了黨的建設。全黨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逐步深入。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大批優秀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力度加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廣大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黨內生活向制度化、規范化邁出新的步伐。

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工作中也有缺點和不足。主要是: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部分國有企業活力不強;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的狀況人民群眾還不滿意,貪污腐化、奢侈浪費等現象仍在蔓延滋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問題較為嚴重;收入分配關系尚未理順,地區發展差距還明顯存在,城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等等。我們要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加以解決。

回顧五年的工作,總的看這是改革和發展都比較好的時期。我們黨的領導集體順利實現了新老交替,保持了路線、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全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局面,妥善處理了國內和對外關系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鞏固和發展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大好形勢,全國人民高興,也獲得國際輿論的普遍好評。五年的實踐證明,黨的十四大作出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黨具有在國內外復雜形勢下駕馭局勢的能力。五年來的成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這為今后繼續前進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十分寶貴的新鮮經驗,必將極大地鼓舞我們以更大的信心和熱情去奪取新的勝利。

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中國共產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黨。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建黨二十四年經驗作出的歷史性決策。現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別是十四大的基礎上,中央建議十五大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作出這個決策,表明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的決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愿。

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艱巨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為根本判斷標準,不斷開拓我們事業的新局面。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關鍵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解放。我國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前所經歷的曲折和失誤,改革開放以來在前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歸根到底都在于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撥亂反正,全面改革,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近二十年的歷史性轉變,就是逐漸搞清楚這個根本問題的進程。這個進程,還將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下去。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世界變化很大很快,特別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深刻地改變了并將繼續改變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鄧小平理論正是根據這種形勢,確定我們黨的路線和國際戰略,要求我們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強調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墨守成規只能導致落后甚至失敗。這是鄧小平理論鮮明的時代精神。

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它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他對黨、對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貢獻,他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就是鄧小平理論。這個理論,集中體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著作以及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中。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個學風問題:究竟是從本本出發,還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就強調:“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現在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提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發揚這個優良傳統。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正確地分析國情,作出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時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講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搞清楚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這樣做,沒有離開社會主義,而是在腳踏實地建設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廣大人民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

這次大會進一步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面對改革攻堅和開創新局面的艱巨任務,我們解決種種矛盾,澄清種種疑惑,認識為什么必須實行現在這樣的路線和政策而不能實行別樣的路線和政策,關鍵還在于對所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統一認識和準確把握。

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在我們這樣的東方大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偉大的勝利。但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說,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這就決定了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這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在黨的綱領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概念,這在馬克思主義歷史上是第一次。鄧小平在談到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時特別強調:“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這就是說,在中國,真要建設社會主義,那就只能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從主觀愿望出發,不能從這樣那樣的外國模式出發,不能從對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個別論斷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下的某些錯誤論點出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是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后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是廣大人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這樣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至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那還需要更長得多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

從五十年代中期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到現在,經過四十多年特別是近二十年的發展,我國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項事業有了很大進步。然而總的說來,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仍然處在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存在著種種矛盾,階級矛盾由于國際國內因素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要把改革作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動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來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一個偉大創舉。這就需要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決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關鍵問題;需要擴大開放,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系,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沒有穩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排除一切破壞穩定的因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警惕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在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歷史時刻,必須鄭重指出: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是近二十年來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經驗,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保持清醒頭腦,克服各種干擾,堅持鄧小平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根據這個理論和基本路線,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進一步明確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要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上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五、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

從現在起到下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努力實現“九五”計劃和二零一零年遠景目標,為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在這個時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優化經濟結構、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真正走出一條速度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

(一)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第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認真總結以往在所有制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制定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逐步消除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對生產力的羈絆,出現了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和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局面。繼續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

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致富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要支持、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集體經濟的發展。這對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意義重大。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目前城鄉大量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經濟,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尤其要提倡和鼓勵。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展。這對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要健全財產法律制度,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并對它們進行監督管理。

(二)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進一步明確國家和企業的權利和責任。國家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權益,對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企業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不能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企業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約束,損害所有者權益。要采取多種方式,包括直接融資,充實企業資本金。培育和發展多元化投資主體,推動政企分開和企業轉換經營機制。

把國有企業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要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采取改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型企業的步伐。要推進企業技術進步,鼓勵、引導企業和社會的資金投向技術改造,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制。要加強科學管理,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形成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要建設好企業領導班子,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

實行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隨著企業改革深化、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調整,人員流動和職工下崗是難以避免的。這會給一部分職工帶來暫時的困難,但從根本上說,有利于經濟發展,符合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黨和政府要采取積極措施,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關心和安排好下崗職工的生活,搞好職業培訓,拓寬就業門路,推進再就業工程。廣大職工要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努力適應改革和發展的新要求。

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制,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建立城鎮住房公積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全黨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要堅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經營狀況明顯改善,開創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三)完善分配結構和分配方式。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取締非法收入,對侵吞公有財產和用偷稅逃稅、權錢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堅決依法懲處。整頓不合理收入,對憑借行業壟斷和某些特殊條件獲得個人額外收入的,必須糾正。調節過高收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開征遺產稅等新稅種。規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趨向合理,防止兩極分化。

集中財力,振興國家財政,是保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要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和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關系,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并適應所有制結構變化和政府職能轉變,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建立穩固、平衡的國家財政。

(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健全宏觀調控體系。要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進程。繼續發展各類市場,著重發展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完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流通體制,健全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管理,清除市場障礙,打破地區封鎖、部門壟斷,盡快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要深化金融、財政、計劃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手段和協調機制。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注意掌握調控力度。依法加強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包括證券市場的監管,規范和維護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中國網資料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