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第四章 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

2011年04月13日15:51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 黨的建設 毛澤東思想 三個代表 鄧小平理論 黨的歷史 馬克思列寧主義 黨代會

三、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經過一年多的作戰,人民軍隊先后挫敗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使戰爭形勢發生了有利于人民的變化。到1947年6月,人民軍隊殲敵112萬人,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由戰爭開始時的430萬人減少到373萬人,其中正規軍由200萬人減少到150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195萬人,武器裝備也得到很大改善。

蔣介石為擺脫困境,憑借軍隊數量和裝備上的優勢,企圖將戰火繼續燒向解放區,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

依據整個戰局的發展,中共中央作出重大的戰略決策:不等完全粉碎敵人的戰略進攻,不等解放軍在數量上占有優勢,立刻轉入全國性的進攻,以解放軍主力打到外線,調動敵人回防空虛的后方,粉碎蔣介石的戰略企圖與方針,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迫使敵人轉入戰略防御,改變敵我之間的攻防形勢。中共中央選擇地處中原的大別山區作為戰略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計劃,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人民軍隊逐步形成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作戰格局。根據當時的戰爭形勢,三軍的配合是:以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為中路,實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別山;以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主力即西線兵團為東路,挺進蘇魯豫皖地區;以陳賡、謝富治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為西路,挺進豫西。三路大軍,相互策應,機動殲敵。兩翼的牽制是:以西北野戰軍出擊榆林,吸引進攻陜北之敵北調;以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在膠東展開攻勢,將進攻山東之敵牽向海邊。

1947年6月30日夜,劉鄧大軍12萬人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揭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前堵后追中殺開一條血路,穿越黃泛區,渡過沙河,搶渡汝河和淮河,于8月末進入大別山區。劉鄧大軍依靠人民群眾,艱苦作戰,粉碎20萬國民黨軍隊的輪番進攻,至11月殲敵3萬余人,建立33個縣的民主政權,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陳謝大軍和陳粟大軍在黨中央指揮下分別進入豫陜鄂邊地區和豫皖蘇平原。至此,三路大軍都打到外線,形成“品”字形進攻陣勢,直接威脅南京、武漢。12月,三路大軍協同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大別山的重點圍攻。中原地區變成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繼續在內線作戰的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譚震林、許世友率領的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聶榮臻率領的晉察冀野戰軍,徐向前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岳兵團等,也漸次轉入反攻。林彪、羅榮桓率領的東北民主聯軍連續發動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殲敵20多萬,為全殲東北國民黨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人民解放軍在內線和外線的攻勢作戰,組成人民解放戰爭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的總態勢。國民黨軍隊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變為“全面防御”,人民軍隊由此結束了長期以來在國內革命戰爭中所處的戰略防御地位。這標志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毛澤東指出:“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接著,中共中央召開十二月會議,毛澤東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制定了徹底打敗蔣介石、奪取全國勝利的政治、軍事、經濟綱領及一系列方針政策。據此,1948年4月,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進一步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新形勢,要求在解放區更加普遍深入地開展土地制度改革,以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支援解放戰爭。1947年7月至9月,在劉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這個徹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綱領,明確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區各級領導機關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隊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組織貧農團和農會,控訴地主,懲辦惡霸,徹底平分地主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熱潮。

為了使土改順利進行,各解放區普遍開展以“三查”(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和“三整”(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為內容的整黨運動,采取黨內黨外結合等方法,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思想作風和成分不純問題。經過整黨,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有很大進步,為土改和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在土改運動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地區發生侵犯中農和民族工商業者利益、對地主亂打亂殺等“左”的偏向。中共中央發現后采取堅決措施加以糾正,并明確規定了土改工作的總路線總政策,即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此后,土改運動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全國各解放區的土改運動取得巨大成績。到1948年秋,在一億人口的地區消滅了封建的生產關系,長期遭受地主階級殘酷壓迫和剝削的廣大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生產積極性大為高漲,大批青壯年加入人民軍隊或擔負戰爭勤務,從而保證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

黨領導的第二條戰線斗爭有了新的發展。1947年10月,杭州、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十余萬學生掀起“反對非法逮捕、反對特務、反對屠殺青年”的斗爭浪潮。1948年初,上海、北平等地學生的反迫害斗爭再次出現高潮。4月,華北學生開展“反對迫害、保衛學聯”的斗爭,形成聲勢浩大的四月風暴。五六月間,全國興起反對美國扶持日本軍國主義的愛國運動。

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日益傾向于人民革命,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因而遭到國民黨的仇視和殘酷迫害。民盟中央領導人李公樸、聞一多、杜斌丞先后在昆明、西安被害,許多民盟成員被逮捕或綁架。1947年10月,國民黨當局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予以取締。曾經在一部分民主人士和中間階層中有過影響的“中間路線”的政治主張徹底破產。

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并取得節節勝利的形勢,中國共產黨的團結爭取和鼓勵支持,促使各民主黨派和許多民主人士在政治上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1948年1月,民盟領導人沈鈞儒等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恢復民盟總部,宣布要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國民黨民主派實行聯合,在香港正式合組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選舉產生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布“當前之革命任務為推翻蔣介石賣國獨裁政權”。與此同時,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九三學社、中國致公黨、臺灣民主自治同盟都明確表示了參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立場。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號召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各民主黨派、各階層代表人士熱烈響應,并陸續擺脫國民黨的阻撓,通過各種渠道進入解放區,參與籌備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的工作。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