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六、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在二十世紀的最后十年,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在關系黨和國家興旺發達的重大戰略問題上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全面推進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確立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堅定不移地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和國家的行動指南。1989年9月,黨中央明確提出,鄧小平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指引我們繼續前進的旗幟。《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后,全黨興起學習高潮。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要求全黨堅持并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鄧小平理論。這些重大決策,提高了全黨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黨的十四大進一步作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決策。中央先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努力實現社會、經濟、人口及環境與生態的協調發展;果斷地進行宏觀調控,順利地實現了經濟發展的軟著陸;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我國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經濟的較快發展,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發展的趨勢,實行“走出去”戰略,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不失時機地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區改革開放步伐,為實現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展示了光明前景。
——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使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不斷完善。中央適時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逐步確立其基本框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財政、稅收、金融、外貿體制以及住房、社會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到2000年底,基本實現了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黨中央還堅持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人民內部矛盾,采取各種措施確保社會穩定。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普遍加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農業基礎地位切實加強,實現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有余的歷史性轉變,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均已位居世界前列,長期以來的商品短缺狀況基本結束。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努力完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完善,愛國統一戰線更加壯大,城鄉基層的民主建設逐步加強。各級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通過精簡,機構設置更趨合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991年7月,中央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十四屆六中全會決定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并作了具體部署和規劃。十五大進一步提出,必須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這些重大決策,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堅持正確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992年1月,中央提出繼續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994年以來,中央先后決定全國對口幫助西藏建設、沿海省市對口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黨采取正確的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鞏固和發展與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全面推進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以裁減員額50萬為主要任務的體制編制調整和改革,向質量建軍、科技強軍的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邁進,為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保衛人民利益,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斷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在實現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開創了香港、澳門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保持了香港和澳門的繁榮穩定。在對臺問題上,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有力地捍衛了一個中國原則和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地位,推動了兩岸關系的發展。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繼續堅持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正確論斷,積極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堅決打擊國際反華勢力對我國內政的干涉;開展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同許多國家確立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發展雙邊關系的原則,加快了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步伐,進一步樹立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的良好形象。
——堅持黨的領導,做出加強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通過開展“三講”集中教育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黨的干部隊伍和各級領導班子的素質有了明顯提高。通過不斷加大反腐敗斗爭力度,形成了以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為主要內容的三項工作格局。這些重大舉措,有效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增強了全黨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全面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奮斗,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隨著“九五”計劃的勝利完成,我國生產力水平又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得到加強,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后五到十年,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全面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2001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這就為新世紀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明確了奮斗目標和指導方針。
中國共產黨走過八十年的光輝歷程,已發展成擁有6400多萬黨員的大黨。中國社會也在黨領導人民的長期奮斗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結束了幾千年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展現了民族振興的光明前景。
八十年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的,富有革命創造精神的黨;是密切聯系群眾,為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奮斗并作出最大犧牲的黨;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經得起勝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順境和逆境的考驗,任何敵人和困難都壓不倒、摧不垮的黨;是與時俱進,站在時代前列,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黨。歷經磨難,斗志彌堅,千錘百煉,更加堅強。中國共產黨不愧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在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進入二十一世紀,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發展,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以綜合國力為基礎的競爭日趨激烈。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黨在新世紀的三大任務。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使命。黨領導人民在過去的八十年里寫下了光輝篇章,也一定能夠在新的世紀繼續譜寫出更加壯麗的篇章。(來源:中聯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