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劉東凱、向志強)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擇校費居高不下問題,一些全國人大代表認為,政府應注意均衡教育資源的分配,同時進一步改革對學校及學生的考核機制,逐步清除應試教育的觀念。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合浦縣廉州中學副校長周懷慷認為,擇校費居高不下,與長期以來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的歷史原因有關,而一些政策更加劇了這種不平衡。
他認為示范性高中建設,雖然對促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功不可沒,但也在客觀上產生了一定的負面作用。“只要評上示范性高中,國家和地方政府都會給予重點投資,硬件條件越來越好,好的老師也紛紛往里面擠,而那些普通學校的實力就進一步削弱。”
另一方面,應試教育的觀念尚未完全清除也是一個原因。周懷慷代表認為,社會對于學校升學率的重視、家長對于孩子考上好學校的愿望等仍沒有改變,這就導致了少數“名校”受追捧、擇校費長期居高不下。
“其實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大城市,學校之間的硬件、師資等差距已經很小。”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南寧市教育局副局長潘永鐘說,但由于“名校”效應在很多家長和學生心中根深蒂固,他們并不認可這種差距的縮小,依然想方設法往少數“名校”里擠。
“應試教育觀念的背后,是學校及學生的考核機制仍然沒有根本性改變。”周懷慷說,雖然教育部門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但在目前的考核機制下,升學率、高分數等硬指標實際上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
他們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力量扶持基礎條件薄弱的學校,逐步改變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狀況,同時進一步改革學校評估和學生考試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