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徐金波)“外語教學并不是純粹而機械的單詞、語法訓練,應該注重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這其中特別需要增加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但這方面中國的外語教學恰恰不夠。所以我會建議外語教學應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實驗外國語學校校長李茵女士三日對記者表示。
據李茵介紹,隨著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學習外語并用其進行交流的人群越來越多,全球掀起了外語學習熱潮,當然中國也不例外。目前,全世界約百分之七十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人口屬于非非英語國家,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上升。
然而,總結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她發現盡管中國學生外語單詞記憶、語法訓練成績等很優異,但在與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溝通交流能力卻十分有限。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對國外文化知識的了解和對本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由此造成溝通困難。
李茵說:“整個世界都是孩子們的教科書,教科書不一定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她建議中國的廣大外語教學者,不應把孩子變成一個外國語言學習的“機械記憶者”,而應該注重學生溝通能力、語言運用環境等方面的培養,特別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傳統文化及相關背景知識的教育,拓展學生的視野。她也建議廣大學子在學習外國語言的過程中,要學好本國的傳統文化知識,在對外交往中爭做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使者,增進世界了解中國及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悉,李茵把這一理念貫穿在武漢實驗外國語學校教學中,“禮儀教育”、“安全教育”等被引入課堂。每逢中國重大傳統節假日,學校還會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活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