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大蒜、綠豆在經過爆炒過后,最近終于隨著氣溫的下降而降溫。而生姜、蓮子等產品,又開始“高燒”,廣州批發市場的生姜零售價兩周里漲幅高達10%左右。專家表示,大蒜、綠豆的大起大落和近期生姜、蓮子價格的暴漲,具有明顯的資金輪番炒作的跡象,最近,游資已開始轉移戰場。
零售市場
廣州生姜零售價兩周漲10%
昨日,在廣州江南蔬果批發市場,記者見到C區的一個檔口特別忙碌,工人們正把一袋袋生姜搬到檔口里面,老板羅杰忙著在擁擠的檔口里騰地方放下新進的生姜。此前大蒜也是羅杰檔口里的產品之一,而現在已經基本上看不到大蒜的影子。羅杰告訴記者,最近兩三個月,大蒜價格下跌,而生姜價格一直處于持續小幅上漲的過程中,自己便開始轉而專做生姜的生意了。
羅杰告訴記者,以山東昌邑品質較好的大肉姜為例,目前的批發價格為5元/斤左右,而在兩三個月前價格在4.5元/斤之間,漲幅達10%左右。
上游批發價格的上漲,帶動了下游零售價格的跟進。從7月份開始生姜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廣州的批發市場生姜價格從4.5元/斤上漲到5元/斤,而零售價格則從6元/斤上漲到7.5元/斤。
王大姐在海珠區某小區經營蔬菜,她告訴記者:“兩周前我去拿貨時生姜還只有6元一斤,拿回來賣6.5元一斤,可是這兩天批發價格已漲到6.5元一斤,零售要賣到7元一斤了?!倍诟浇某欣?,記者看到大肉姜的價格為7.5元/斤。
綠豆大蒜價格大幅回落兩成
生姜價格大漲的同時,前期價格飛漲的綠豆和大蒜最近忽然失去了魔力,價格大跌。
在廣州新天鋮糧油批發市場的一個檔口,記者了解到,前期最高峰時綠豆批發價格達到10元/斤,現在已回落到7.5元/斤了,一個多月時間跌幅高達25%?!皟r格回落之后,綠豆也不好賣了?!睂W龈鞣N豆類和雜糧批發生意的郝英告訴記者。在郝英的店里,記者看到綠豆、紅腰豆、豌豆、燕麥片等多種豆類和雜糧,漲價的只有花生,“現在花生的批發價格在3.4元/斤,比之前漲了5分錢一斤,但還是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去年的花生價格在3.9元/斤左右?!焙掠⒄J為,綠豆需求和價格的下跌,主要是因為需求萎縮導致:“天氣沒那么熱了,煲綠豆糖水的人少了?!?/p>
一起降溫的還有大蒜,在廣州的江南蔬果批發市場,店主們告訴記者,兩三個月前大蒜的批發價格一度達到7.5元/斤,但現在已經回落為6元/斤,跌幅也高達20%。大蒜的消費并沒有季節性,其需求的下跌,顯而易見與游資的轉移緊密相關。
產地情況
外地商販收購推動產區價格上漲
山東生姜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0%。山東省安丘市姜蒜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姜蒜批發市場之一,市場每天的生姜交易量在200噸左右。
這里的批發商劉新太告訴本報記者,批發市場的生姜價格從7月中旬到現在每斤漲了近1元。他認為生姜價格的大幅上漲是因為外地商販大量囤積生姜的結果。他解釋說,價格上漲的只是黃姜,因為這種姜能長時間保存,在7月中旬黃姜的價格還只有3元/斤,但現在已漲到3.7~4元/斤了。而鮮姜由于不能長期儲存,因此價格一直維持穩定在2.5元/斤左右。此外,威海產的姜漲幅最大,這種姜質量不及安丘本地姜,價格也一直比較低,但是外地商販并不懂這些,已把威海產的姜炒到跟安丘本地姜一樣的價格。
劉新太告訴記者,市場上流傳著關于炒姜顧客的傳言,很多人認為是江浙一帶的顧客來這邊大量囤貨。
不過在生姜上漲過程中,他并沒有賺到多少好處,他現在以3.7~3.8元/斤進貨,又以3.8~4元/斤賣出。每天檔口成交量在3噸左右,毛利600元左右?!皟r格上漲的時候,每斤毛利會高于1角,現在價格穩定了,毛利又回到了原來的水平,但如果價格下跌就可能虧本?!?/p>
與批發商相比,那些走村串巷的生姜收購商們的日子更加艱難了。在威海收姜的生意人姜行增昨天在家打牌,他告訴記者,現在生姜都收不上來,農民們不肯賣,要價4元一斤,可是他們只能出到3.8元一斤,所以沒有什么人愿意賣。
收姜戶王紅江說,前段時間有不少有實力的生意人來山東這邊收姜,一般一次都是一車,一車就是3萬斤,“他們出的價格往往比我們高五分到一角,”王紅江表示,“人家都說生姜減產了但實際上我們這里并沒有減產?!?/p>
專家解讀
農產品有補漲預期
漲價聲此起彼伏
在生姜價格上漲的同時,蓮子價格也出現暴漲,記者在蓮子主產地湖南岳陽發現,新鮮青蓮去年上市價格為4元/斤,今年已漲至10元/斤。
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告訴記者,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的原因在于,相對于其他商品,多年來農產品價格漲幅明顯偏低,使市場各方形成上漲預期。
李昌平總結這些被爆炒的品種的共同特點:產地集中、可儲藏、生長周期長,人均日需求量小,漲價再高也不會傷筋動骨等等。類似的品種還有花椒、桂皮、孜然、蓮子等等。而炒作這些小品種所需的資金并不大,這種炒作可能會此起彼伏。
李昌平認為,控制農產品輪番上漲的局面,除了直接控制價格外,更要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目前中間商可以輕易隔開生產者和消費者,獨占定價權,而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價格沒有發言權。政府應扶持農民與消費者結成購銷聯盟,在定價過程中掌握更多話語權。
(本文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作者: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