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
(第三版)
根據《關于調整部分法定傳染病病種管理工作的通知》(國衛疾控發〔2013〕28號)要求,為進一步指導各地規范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發現、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病毒變異監測和密切接觸者管理等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適用范圍
此方案適用于現階段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并將根據對該疾病認識的深入和疫情形勢變化適時更新。
二、病例的發現、報告
(一)病例定義。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定義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4年版)》(國衛辦醫發〔2014〕 6號)。
2.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7天內在小范圍(如一個家庭、一個社區等)發現1例確診病例,并同時發現1例及以上疑似病例,提示可能存在人際傳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在上述條件下,發現2例確診病例的,判定為聚集性病例。
(二)發現與報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就診的流感樣病例,要詢問其禽類或活禽市場的暴露史,重點關注從事活禽養殖、屠宰、販賣、運輸等行業的人群。在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應當于24小時內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進行網絡直報。報告疾病類別選擇“乙類傳染病”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尚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于診斷后24小時內填寫并寄出傳染病報告卡,縣級疾控中心在接到報告后立即進行網絡直報。
三、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采樣與檢測
(一)流行病學調查。縣級疾控中心接到轄區內醫療機構報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后,應當按照中國疾控中心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進行調查。
對于單例病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況、發病就診經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轉歸情況、病例家庭及家居環境情況、暴露史、密切接觸者情況等。對病例可能暴露的禽類飼養或交易等場所,應當采集禽類糞便、籠具涂拭標本等環境標本開展病原學檢測。必要時根據調查情況組織開展病例主動搜索。
對于疑似聚集性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在上述工作基礎上,要立即排查疑似病例,并重點調查病例的暴露史及病例之間的流行病學關聯,對從病例和環境標本中分離到的病毒進行同源性分析,明確是否存在人際傳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
(二)標本采集、運送與實驗室檢測。當醫務人員懷疑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時,應當盡早采集其上、下呼吸道標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標本)和發病7天內急性期血清以及與急性期血清采集時間間隔2-4周的血清等。
有條件開展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要對呼吸道標本開展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進行病例診斷;沒有條件開展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應當盡快利用快速抗原檢測試劑進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檢測,并將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檢測陽性的標本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進一步開展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檢測。標本采集、包裝、運送等應當嚴格按照《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原衛生部令第45號)等生物安全相關規定執行。
具備BSL-3級生物安全條件的省級疾控中心應當在2周內完成病毒分離工作,具備序列測定能力的實驗室應當在病毒分離后72小時內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工作,并將序列提交國家流感中心流感病毒序列數據庫。未能進行序列測定的病毒48小時內按要求送國家流感中心;未能開展病毒分離的網絡實驗室需將H7核酸檢測陽性病例的原始標本48小時內送國家流感中心,國家流感中心在2周內完成病毒分離和序列測定工作,并將序列提交流感病毒序列數據庫進行反饋。
各醫療機構采集的血清標本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由當地網絡實驗室將血清標本分別送省級疾控中心和國家流感中心開展相關抗體檢測。
各級疾控中心要加強對活禽市場和家禽養殖場等重點地區環境標本的采集與檢測工作。
具體操作要點參見中國疾控中心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標本采集及實驗室檢測策略》。
四、信息管理
(一)信息報告。
對于確診病例,報告病例的醫療機構要通過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統及時填報病例的病情轉歸信息,并在其出院或死亡后24小時內網上填報《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調查表——臨床部分》(詳見《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對于死亡病例,要認真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的相關內容,通過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所在轄區的縣級疾控中心完成初步調查后,要網上填報《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調查表——流行病學部分》(詳見《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并根據調查進展,及時補充完善調查表信息,每日更新其中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情況。
如已經網絡直報的病例轉院治療,轉出病例的醫療機構要通過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統錄入病例的轉出情況。接收病例的醫療機構要通過上述系統對該病例信息進行查詢核實,并錄入病例的收治情況。
聚集性病例一經確認后,應當于2小時內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并根據事件進展及時進行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
開展實驗室檢測的疾控中心要及時將標本信息和檢測結果錄入到中國流感監測信息系統中。
對未按要求進行信息報告和標本(毒株)報送的省份,國家衛生計生委將予以通報批評。
(二)信息發布與通報。
國家衛生計生委每月定期公布全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病數和死亡數,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時發布本行政區域的個案信息。
外環境標本檢測陽性結果由各地疾控中心報告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中心,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通報同級農業部門。
病毒發生變異、出現人傳人疫情等重要信息,要經國家級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審核評估后發布。
五、病例管理和感染防護
醫療機構應當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2013年版)》(衛發明電〔2013〕6號),落實病人隔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和醫務人員防護等措施。
疾控中心人員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樣品采集時,應當做好個人防護,并指導涉禽從業人員和染疫禽類處置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六、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的管理
(一)可疑暴露者的管理。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H7N9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的禽類、環境,且暴露時未采取有效防護的養殖、屠宰、販賣、運輸等人員。對可疑暴露者,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會同農業、工商、交通等相關部門,組織進行健康告知,囑其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時要及時就醫,并主動告知其禽類接觸情況。
(二)密切接觸者管理。密切接觸者是指診治疑似或確診病例過程中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屬;在疑似或確診病例發病前1天至隔離治療或死亡前,與病人有過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離接觸情形的人員;或經現場調查人員判斷需作為密切接觸者管理的其他人員。對密切接觸者,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進行追蹤、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后7天。一旦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則立即轉送至醫療機構就診,并采集其咽拭子,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進行檢測。
七、流感樣病例強化監測
加強流感樣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各地要在既往流感樣病例監測工作基礎上,提高監測強度,增加標本采集和檢測數量,南方省份每家流感監測哨點醫院每周采集流感樣病例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關病例標本20份,北方省份4-9月每月采集相關標本20份,10月-次年3月每周采集20份標本,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開展檢測。
在發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的縣(區)內,應當在病例確診后開展為期2周的強化監測。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對符合流感樣病例定義的門急診患者,以及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應當及時采集呼吸道標本,詢問暴露史,并按照中國疾控中心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標本采集及實驗室檢測策略》開展相關檢測工作。各醫療機構每周匯總并上報流感樣病例總數、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總數、采樣人數、本醫院檢測人數、送疾控中心檢測人數、陽性數及陽性結果等。具體上報方式參照中國疾控中心印發的強化監測信息報告有關技術要求。各地可根據工作情況適當擴大監測范圍和時間。
八、疫情形勢研判建議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形勢、病原學監測和研究進展及時組織專家進行疫情形勢研判,達到突發事件標準時,應當按照相關預案及時啟動相應應急響應機制,并按照相關規定及時終止響應。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聯防聯控機制牽頭部門的作用,根據疫情形勢建議當地政府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在未發生疫情的地市,建議采取活禽市場“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措施;在發生疫情地市,建議采取休市和徹底消毒措施;在有條件的地市,鼓勵采取季節性休市措施。
九、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各地要積極做好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地應對疫情,并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指導并促進公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要加強對從事活禽養殖、屠宰、販賣、運輸等行業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風險溝通工作。
十、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培訓與督導檢查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發現與報告、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實驗室檢測、病例管理與感染防控、風險溝通等內容的培訓。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對本轄區內的防控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十一、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各級愛衛會要切實發揮議事協調作用,強化組織管理和督促檢查,結合衛生城鎮創建活動,廣泛發動群眾,動員基層單位,在城鄉范圍內深入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要重點加強農貿市場的衛生管理,著力解決活禽銷售、宰殺方面存在的突出衛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