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嘉年華現場展示了部分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供人們品嘗 攝影/記者郝羿
“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嗎?美國人吃不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會讓民族斷子絕孫嗎?為什么轉基因食品爭議這么大?昨天下午,首屆轉基因嘉年華活動在后山藝術空間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等“挺轉”人士,現場回應了對轉基因問題的一些質疑。”
在昨天的活動現場,幾位知名“挺轉”人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毒理學學科創始人之一陳君石,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教授,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就轉基因食品的一些爭議進行了回應。
“挺轉”人士認為轉基因食品更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目前針對轉基因食品的科學實驗都是預設它們是有問題的,但結果是沒檢測出來問題,因此他認為轉基因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反轉”人士的一個觀點是轉基因食品會對民族的后代基因產生影響,甚至導致斷子絕孫。羅云波教授認為,這是因為中華民族文化中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所以用斷子絕孫這個話就能勾起中國人最敏感也最脆弱的神經。
羅云波表示,絕對安全的食品是沒有的,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不比傳統食品更低,“普通食品如果按照轉基因食品那樣嚴格的標準來檢測的話,是過不了關的,比如臭豆腐、羊肉串,轉基因食品是政府幫大家篩選的一道更安全的食品。”
轉基因信息將逐步公開透明
昨天的活動現場,來了上百位聽眾,活動的主體環節是對轉基因心存疑問的聽眾向幾位“挺轉”人士提問。現場針鋒相對,幾位專家輪番上陣,有時組團回答聽眾的同一個問題。
針對聽眾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擔憂,陳君石表示,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研發都有一套嚴格的規定,中國也是如此。一個轉基因的作物或者動物,從實驗室研究開發,一直到最后上到消費者的餐桌起碼要8-10年,這是一個嚴肅認真的過程。陳君石認為很多人的誤解來自于對這些程序的了解不夠,“我從官方得到的消息是,所有這些流程和程序會更加透明,逐步公開。”
有聽眾認為外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挺轉”專家進行了否認,“美國人比我們多吃了十幾年,說美國人不吃轉基因是瞎說的。”幾位“挺轉”專家都把轉基因問題爭議如此之大的原因歸結為公眾科學素養不足。
轉基因不只是農業部的事
針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應該由哪些部門來管理的問題,陳君石表示,國務院規定農業部負責所有轉基因作物和動物的研究、開發、試驗等等,但衛生部門的科學家也會參與到安全性的評價中。比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還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所以這不僅僅是農業部或者是衛生部門的事,國務院其他部門也有參與。”
回應
豬“試吃”轉基因大米證明食用轉基因食品安全?
農大教授回應:該試驗與安全性無關
日前有媒體報道,農業部委托中國農業大學做轉基因大米的小型豬90天喂養試驗,試驗負責人表示,試驗用豬在90天喂養期間各項指標正常。有公眾質疑這項試驗是為了證明豬食用轉基因食品安全,從而證明人食用也是安全的。
對此,農大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向北青報記者表示,這是一個誤解。農大是做了豬喂養的試驗,但是跟安全性沒有關系。這個實驗純粹是科學家為了探索轉基因技術在其他領域,比如生物制藥等領域的可能用途。當時情況是,記者問實驗負責人老鼠吃了轉基因大米是否安全?負責人說老鼠吃了沒事兒,豬吃了同樣也沒事兒。報道出去后,很多人就以為這個實驗是通過讓豬吃90天轉基因大米來證明其安全性。
對話
對話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
北青報:作為一位食品安全領域專家,你認為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陳君石:轉基因是現代生物技術,把外來基因轉到原有的東西里面。實際上,農業上任何一個新品種的出現一定是基因改變的結果,包括雜交水稻。
我們吃進去的糧食里邊都有基因,到了胃里消化時是不區分基因和轉基因的。基因不可能整合到人的身體里,人吃豬肉就會變成豬嗎?
北青報:有觀點認為轉基因食品存在風險,因此同意生產轉基因食品會不會操之過急?
陳君石:做什么事情都有風險,坐飛機沒有風險嗎?為什么人們還坐呢?零風險是不存在的,我們要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轉基因也一樣。
我們不能承受的是輿論的風險、社會不安定的風險,政府目前對轉基因的支持停滯不前的原因在于此。我們真正面臨的風險,是已經貽誤了轉基因發展的時機。
北青報:為什么轉基因爭議這么大?
陳君石:食品安全大家都很關注,轉基因項目投入資金不少,但科普這塊兒不多,而且現在還被停止了,導致公眾認識不足,出現現在這個局面。
這本來是一個科學問題,但現在不是一個科學問題了。在這個問題上,科學家被打敗了。(記者 李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