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中國食品安全排名中上 全球食安指數排名如何測算?

2013年09月22日14:5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食品安全 經濟學人 食品價格 指數排名 全球問題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7月發布了最新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該指數由經濟學人智庫在美國杜邦公司的資助下開發。中國在納入統計的10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42位,比2011年度下降3位,處于中上等。美國、挪威、奧地利、法國、瑞士分列前五名。倒數第一到第五名均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這些排名是如何測算出來的呢?

  來源:英國《經濟學人》雜志

中國優于歐洲多國  

最新發布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該指數中的排名高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如印度(排名第70)、巴基斯坦(排名第75)和泰國(排名第45)、越南(排名第60)、菲律賓(排名第64)等。中國甚至超過了位于歐洲中部或東部的白俄羅斯(排名第46)、烏克蘭(排名第47)、塞爾維亞(排名第49)、保加利亞(排名第51),而接近俄羅斯(排名第40)。據新華網提供的數據,中國在這個指數中的食品安全排名,甚至領先于中國的人均GDP排名(第52位)。

這與中國很多媒體報道的和消費者感覺的中國人吃什么都不安全、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印象,似乎很不符合。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關鍵在于這個指數對于“食品安全”的界定,與中國媒體使用的概念存在較大差異。

英文的“Food security”和“Food safety”兩個詞,在中文里都被譯為“食品安全”。其實二者有含義上的差別,前者是包含后者的。前者范圍涉及食品供應、營養(如蛋白質攝入量)、消費者是否有能力支付等,后者才是中國媒體常常談到的有毒、有害食品,如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鎘大米、地溝油等。

跨學科的指數研究創新

其實,關于食品安全類的全球排名有好幾種,影響較大的還有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和英國風險分析公司梅波克洛夫聯合發布的“糧食安全風險指數”。2010年,在該指數中,中國在全球163個經濟體中排名第96位,排名越靠后風險越小。

《經濟學人》的這套指數,具有明顯的跨學科性。《經濟學人》信息部對該研究的推介視頻中,出場的專家有《經濟學人》信息部全球預測項目主任利奧·阿布魯澤斯、世界銀行自然資源管理高級專家阿德莫拉·布蘭默、美國塔夫斯大學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教授艾琳·肯尼迪、國際水稻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所長薩瑪蘭度·穆罕迪、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大衛·斯皮爾曼和美國芝加哥全球問題委員會高級研究員羅伯特·湯普森等經濟學、農學、營養學、國際關系領域的知名專家。

《經濟學人》信息部稱,盡管世界范圍內很多組織機構都從事食品安全的研究,但他們的研究仍具其獨特性。這是“第一個包括了國際上確定的三重角度的研究”,它超越了對饑餓的研究,而去探究影響食品安全的深層原因。為了增強研究的現實意義,該研究報告在一年中的每個季度,都把食品價格波動納入考量,以研究食品安全風險較大國家的情況。他們創設了一些定性指數,以研究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其中不少與政府政策相關,這些都沒有被任何一種國家數據庫納入計算。

在該研究中,“食品安全”采取了1996年“世界糧食首腦會議”的定義,即“人們隨時能夠通過物質、社會和經濟的渠道,獲得足量、有營養的食品,滿足健康活躍生活需要的能力”。《經濟學人》采用27個指數,分為食品價格承受能力、食品供應能力、質量與安全3個大類,評估107個國家和地區在各個領域的食品安全狀況。從2012年10月開始,這一指數系統每一季度根據各國糧食價格的變化調整一次,如果食品價格上漲,該國的“食品價格承受能力”部分的分數就會下降。

全方位的三大指標體系

上述三大類指標體系都包含哪些因素呢?

“食品價格承受能力”測量的是消費者購買食品的能力、消費者對于食品價格震蕩的脆弱程度,以及政府在食品價格震蕩時對消費者支持的項目和計劃。包括家庭消費中食品開支的比例、在全球貧困線之下生活的人口比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業進口關稅、農民獲得金融支持的渠道、食品安全網絡的存在等。

“食品供應能力”測量的是一國食品供應的效率、供應中斷的風險、國家分配食品的能力,以及為了提升農業產量而做出研究的努力。其中包括供應的充足性、公共財政中的研發開支、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生產波動、政治穩定性、腐敗程度、吸納城市化壓力的能力等因素。

“質量與安全”則測量平均飲食的種類與營養及食品的安全性,包括膳食多樣性、營養標準、微量元素攝入、蛋白質質量和食品安全等指標。其中的“食品安全”是狹義的,基本對應于中國媒體討論的有毒有害食品問題。

收入增長驅動食品安全進步

該研究報告稱,世界總體的食品安全狀況與之前一年相比,變化不大。沒有哪個地區有非常顯著的進步。整體比較之下,撒哈拉以南非洲進步最大。

發展中國家去年食品安全取得長足進步,非洲東部的埃塞俄比亞、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納和美洲地區的多米尼加共和國進步最為顯著,平均提升了8個位次。食品供應的改善和居民收入的增長是主要驅動力。全世界2012年每人白天消費的蛋白質比2011年的數據高1.7克,納入統計的國家中,62%的國家人均蛋白質消費量有所增長。人均蛋白質攝入量提升最多的是緬甸,2012年緬甸人平均每天攝入的蛋白質比2011年高31%。

報告認為,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表現出能夠應對城市化對食品安全帶來的挑戰。報告特別表揚了非洲西部的小國塞拉利昂,該國在報告中的“新城市化”指數部分居于第一位。“新城市化”測量政府對于增長的城市人口供應食品的能力。過去3年中,塞拉利昂實際GDP的增長速度,幾乎是城市化速度的4倍,這意味著政府應該有能力養活新的城市人口。在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90%的蔬菜由城市中的農業提供。 

腐敗拉低食品安全得分

報告認為,國內政治局勢與食品安全密切相關。“在最近幾年中,經歷了政治穩定與民主權利增長的國家,如緬甸和斯里蘭卡,其食品安全指數排名也提升了。緬甸提升了5位,斯里蘭卡提升了4位。相反,政治穩定性削弱最大的國家,食品安全也下降很多,處于內戰狀態的索馬里就是這樣。根據《經濟學人》信息部的“民主指數”的研究,民主改革與食品安全相關性也很大。腐敗水平較高的國家,很可能導致其食品安全水平較低。

馬里、也門和敘利亞的國內沖突,也降低了食品安全指數排名,分別下降了14位、7位和7位。報告認為,暴力沖突不僅降低了政治穩定性,還損害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破壞道路基礎設施和飲用水供應,以及食品供應。

報告指出,2012年經濟總量下降,也損害了一些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狀況。希臘是排名下降最多的發達國家(下降6位),主要因為經濟不景氣。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希臘的GDP下跌了20%,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食品安全保障離不開經濟基礎。2012年,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下降,但還不至于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數據多來自國際組織

《經濟學人》這份報告依據的主要資料,來自各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也有一些是各國政府的信息。《經濟學人》信息部自身的調研能力有限,所做的基本上是建立模型、加工整合這些公開渠道獲取的數據,然后得出新的結論。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究方式,或許值得一些研究機構借鑒。

(作者:孫力舟) 《環境與生活》雜志供稿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