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日前有媒體刊文稱,有人實驗證實轉基因食品與腫瘤、不孕不育等具有高度相關性,且西方轉基因大國絕不對自己的主糧搞轉基因。轉基因食品是否不如非轉基因食品安全?各國轉基因作物的生產和消費情況如何?針對此,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林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凡是通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一樣安全。
轉基因食品入市有嚴格的安全評價
“轉基因技術作為一種新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安全不安全關鍵在于轉入什么基因,表達產物是什么,如何監管。”林敏告訴記者,正基于這種認識,國際上對轉基因技術普遍采取了風險評估、風險交流和風險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評價技術規范,將風險達到最低并可控。我國也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配套的管理辦法,以法律的形式對轉基因技術進行管理,保障這項技術為我國服務。歐盟最近的一份官方報告聲明:“從涵蓋超過25年的時間、涉及500多個獨立研究小組的130多個研究項目得出的主要結論是,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其自身并不比常規育種技術風險更大。”
轉基因食品致腫瘤等說法被權威機構證實是虛假的。2012年9月19日,法國凱恩大學塞拉利尼教授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科學雜志上發表一篇論文,報告了用轉基因玉米NK603進行大鼠兩年飼喂研究,引起大鼠產生腫瘤。如今,一些網絡文章關于轉基因食品致腫瘤的所有流言基本來源于此。然而,2012年11月29日,歐洲食品安全局作出最終評估認為,該研究得出的結論缺乏數據支持,相關實驗的設計和方法存在嚴重漏洞,而且該研究實驗沒有遵守公認的科研標準。
關于轉基因食品影響生育的說法就更加荒誕。有網站刊登文章稱,“多年食用轉基因玉米導致廣西大學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影響生育能力。”據核實,廣西從來沒有種植和銷售轉基因玉米。該文章有意篡改廣西醫科大學梁季鴻博士關于《廣西在校大學生性健康調查報告》的結論,與并不存在的食用轉基因玉米掛鉤,得出上述聳人聽聞的“結論”。
林敏介紹,轉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過嚴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評價和審批程序,不計算實驗室時間,僅進入安全評價階段一般需要3年以上時間,目前還沒有其他食品經過了這樣嚴格的安全評價。
全球轉基因商業化應用廣泛存在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受到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消費者的高度關注。林敏說,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全球轉基因商業化應用已經17年,食用轉基因產品的人口占到五分之四,還沒有發生一例被證實的食用安全問題。
林敏說,美國是世界上轉基因作物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食用轉基因農產品時間最長的國家。美國種植的86%的玉米、93%的大豆和95%以上的甜菜是轉基因作物。世界糧農組織的食物平衡表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出產玉米的68%、大豆的72%以及甜菜的99%用于國內自銷。歐盟在1998年批準了轉基因玉米在歐洲種植和上市,獲得授權的轉基因玉米有23種、油菜3種、土豆1種、大豆3種、甜菜1種。日本連續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第三大大豆進口國,2010年日本進口了1434.3萬噸美國玉米、234.7萬噸美國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品種。
我國對轉基因技術進行嚴格管理,關于所謂的轉基因玉米非法種植純屬子虛烏有。2001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建立了由農業、科技、衛生、食品等12個部門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并推薦組建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條例》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進口、標識、加工、進出境等5個管理辦法,發布實施了近百項國家標準,認定了39個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檢驗測試機構。農業部成立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實現了對轉基因研發工作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