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衛生部談醫生"含淚十問"

2013年03月12日09:3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器官 器官捐獻 醫生 器官移植手術 器官捐贈 控煙

點擊瀏覽下一頁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妍 李勇|兩會現場報道

他是一位副部長,被尊敬他的學生稱為“黃老師”或“黃校長”,他親自主刀為患者做過器官移植手術,也為網上流傳的一篇帖子百感交集。

他就是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也是一位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

3月4日,參加全國兩會的黃潔夫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針對醫療衛生領域的諸多熱點如器官移植、醫療改革、控煙等問題做出回應。

器官捐贈制度今年推行全國

在中國,器官移植手術一直面臨困境,主因是可供移植的器官源匱乏。

以前,器官移植的來源一直依賴死囚。但隨著司法改革,死刑判決逐年減少,器官移植手術漸成“無源之水”。這樣的背景下,甚至衍生出器官地下交易市場。

如何讓器官移植事業走出困境?是很多公眾十分關心的問題。

2月25日,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聯合召開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視頻會議,決定年底前,將器官捐獻制度在全國推行。這也將是2010年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以來,首次將經驗推向全國。

在這次會議上,67歲的黃潔夫幾度哽咽,“這個夢,凝聚著幾代人的期望。今天我們展開器官捐獻,為實現這個夢鋪平了道路,指引了方向。”他說。

采訪中,黃潔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公民自愿捐獻相關工作已經全部鋪開,正在以每天增加兩例的速度增長。

黃潔夫的愿景是:陽光的、不違倫理的器官來源夢想變為現實,中國的移植醫生可以正大光明、理直氣壯地在國際舞臺上發言,醫生在做取器官手術的時候,心里很陽光、很自豪。

“兩年之后的今天,被老百姓擁護的器官捐獻體系就會建設好。”這是黃潔夫心中的愿景。

中國的器官捐獻制度還不盡如人意,黃潔夫認為并不是因為中國人的文化傳統落后,而是行政管理體制落后。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棄之不孝”。對這個阻礙器官捐獻的傳統理念,黃潔夫有自己的解讀。他告訴記者,孔夫子講棄之不孝,但用之卻是大孝,使用它(器官)救人就是大孝。

黃潔夫向記者透露,愿意捐贈器官的群體,現在不單包括學生,很多農民工、打工者也都愿意捐贈,領導干部們也在身體力行。比如,衛生部部長陳竺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華建敏都表態要填寫器官捐獻志愿書。黃潔夫自己早已填寫了志愿書。

在器官移植工作中,會根據工作的具體環節來設置機構和職能。黃潔夫介紹,上游的器官捐獻由紅十字會負責,下游移植醫院的監管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中游的器官獲取和分配由紅十字會和衛生行政部門一起負責。

控煙應側重維護非煙民的權利

而不是強力讓吸煙者戒煙

今天,公共場所有煙民吸煙的現象仍屢見不鮮。不少民眾對國家控煙政策的效果提出疑問,“煙草院士”事件更是讓社會對控煙政策頗有微詞。

身為中國控煙協會會長,黃潔夫自然會被問起這個話題。

“控煙,是不是應該從我們的代表委員做起呢?”兩會現場,有記者問。

黃潔夫直言,“并不想講控煙”。他的觀點是:“控煙在我們國家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是應該保護不吸煙的人不受二手煙危害的權利,而不是強力地讓吸煙者戒煙。”

黃潔夫認為,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防止煙草對青少年的毒害上,使我們國家經濟發展起來時,不要成為全世界煙民最多的國家。

“這是實事求是,也是立足于現實的政策。我們現在不要過多地去干涉那些吸煙的人,吸煙不是吸毒,他吸煙有自己的原因,有些人工作壓力特別大,就像醫生中,也有很多抽煙的,其實醫生很苦惱。”黃潔夫說。

說起“煙草院士”,黃潔夫表示,自己從來不譴責吸煙者,對“煙草院士”也沒譴責過。他覺得“煙草院士”可能是個好科學家,但他的研究和我國的煙草控制戰略形成矛盾。

“如果這件事情影響到國家聲譽,引起過多糾紛的話,我建議他不要這個院士頭銜。”黃潔夫如是表示。

醫改需要醫生有積極性

網絡上流傳廣泛的一篇帖子《含淚十問衛生部部長》,是一位年輕醫生所發,直陳醫療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困境,包括醫務人員的待遇、醫患關系等諸多問題。這些也是當前醫療改革所涉及到的難題。

黃潔夫告訴記者,自己已經看到了這“十問”,并向衛生部部長陳竺作了報告。他對“十問”百感交集。

“我更多是一個老醫生,想從一個醫生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年輕醫生的‘十問’。十問部長的這位醫生,情緒比較悲傷和無奈,如果我們的醫改不能真正地發揮醫務人員的作用,就不可能成功。”黃潔夫說。

“提出‘十問’的醫生,他的問題確實很尖銳,但同時有些問題也很有啟發性,必須要正視和正確回答。我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怎么讓這些醫生,以積極的心態參加醫改,把每個醫生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夢想扎根在中國夢之中。”黃潔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關于醫生的晉升體制,也是醫務人員所關注的。一位醫院院長就表示,現在有很多醫生做手術非常好,但是因為缺乏科研論文,在晉升中就會遇到問題。這位院長建議,應該將醫生分為科研型人才和臨床型人才。

在兩會現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黃潔夫,他回答道:“作為醫生來說,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其天職是治病救人。如果生硬地分為科研型和臨床型,在操作上可以,但從醫學文明上來說不合適。”

網絡熱帖:含淚十問衛生部部長

1.我們行業是服務行業嗎?如果是,那我們為什么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2.您的工資從哪里拿的,您又知道我們臨床一線的工資從何而來,如今的醫院沒有不搞科室核算的,您給我們發工資了嗎?

3.醫患關系緊張是由于我們溝通不夠,您是不是希望全體醫護人員都練就如簧巧舌,比如是政客和律師?

4.您如果在常年的超時超負荷低工資工作情況下能保持好心情好態度嗎?

5.您到北京以外的地級以下醫院去看了嗎?

6.衛生部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7.醫生受勞動法保護嗎?如果是,那么休息日查房加班,凌晨打車到醫院看急診您給加班費及打車費了嗎?

8.醫療市場混亂,一些大款到處開醫院,廣告騙得老百姓暈天暈地,同衛生部的離退休人員就沒干系嗎?

9.您說醫院先救人后收錢,您知道不知道每年有多少惡意逃費和欠費發生?這筆花費是您給還是民政局付?

10.醫患關系緊張,是由醫生負主要責任嗎?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沒有干系嗎?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