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有病要吃藥,小小的膠囊是病人最熟悉不過的東西了。別看它“個頭”小,作用倒不小,可以幫助病人服用一些可能對口腔和胃部產生刺激的藥物。然而,今年4月,中央電視臺的節目《膠囊里的秘密》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不法商人用鉻超標工業明膠當原料,生產空心膠囊,并已流入藥品市場。9家藥廠生產的13種藥品被暫停銷售和使用。半年多過去了,病人們對膠囊安全的信心恢復了,但是企業誠信依然是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的永恒話題。
【事件回放】
工業明膠制成藥用膠囊
今年4月中旬,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節目《膠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不法廠商,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新昌一些企業制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業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制劑,因此這樣制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
國家食藥監局隨即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對媒體報道的9家藥廠生產的13個鉻超標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全市范圍對藥品生產和經營企業開展涉膠囊產品專項監督檢查和產品檢驗。本市批發企業對媒體曝光的膠囊產品全部采取了控制措施,零售藥店都做到立即停售、下架。
在本市抽檢中,本市生產藥用膠囊兩家企業抽檢的8批樣品重金屬鉻的限度檢查均符合規定;從本市26家使用空心膠囊的藥品生產企業抽檢的52件樣品有51件符合規定。上海復旦復華藥業公司從浙江新昌康諾膠囊有限公司購進的空心膠囊樣品鉻超標,僅用于包裝主要在醫院使用的石杉堿甲膠囊。抽檢復檢結果出來后,市藥監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相關企業開展現場檢查,查封相關產品,并對該公司購銷記錄進行了全面核查,責令企業迅速對已銷售產品予以召回。
【市民回訪】
相信沒有企業敢再亂來
最近,記者找到了兩位在“問題膠囊”事件發生時曾經采訪過的市民。華女士患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經常會到醫院看病開藥。問起“問題膠囊”,她記憶猶新。“當時非常害怕,天天看電視和報紙,讓女兒在電腦上查,事態有什么新的進展。那段時間,連膠囊藥也是吃吃停停,總是疑神疑鬼的。”如今,她已經沒有這種恐懼感了。“國家下了很大的決心整治,相信沒有哪家企業再敢亂來。”
和華女士相比,鄔女士在“問題膠囊”事件時的做法略有點夸張:每天要服藥,只好把膠囊剝開,把藥粉倒進掰開的饅頭里一起吃下去,結果喉嚨不舒服了很久。“我那時還不明白,膠囊不是單純裝藥粉的容器,還能幫助藥物在體內發揮藥效,一旦剝掉膠囊,藥效會大打折扣,有時還會產生毒性。現在,我正常服藥,不再嚇絲絲了。”
【教訓總結】
企業不該為錢鋌而走險
不愿透露姓名的藥品生產企業人士直言,雖然“問題膠囊”事件已經過去了半年多,但是對整個行業的教訓是深刻的。出現鉻超標膠囊的原因是,近十年來膠囊生產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面臨最多的就是制藥廠提出的降價要求。很多制藥廠告訴膠囊生產企業,為了在藥品招投標里中標,藥價必須降,如果膠囊價格降不了就要更換供應商。
伴隨著醫改的推進,我國近十年來藥品降價已經接近30次。一粒合格的空心膠囊成本價格大約在1分到2分錢,而事件中被查出鉻超標的某品牌膠囊藥一粒售價也就1毛錢。在降價傳導和價格競爭中,黑心企業鋌而走險的不法行為也就產生了。
有業內人士總結:“所有生產食品和藥品的企業要明白,著眼點應該放在研究新工藝和提高生產效率上,而不是投機取巧,抱僥幸心理,甚至拿人的生命開玩笑。”(記者 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