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抗菌藥物濫用問題仍嚴重 阻擊戰需醫患攜手
漫畫:宋紅冰
我國抗菌藥物濫用阻擊戰需醫患攜手
抗菌藥在國外臨床使用率不超過30%,國內三級醫院保守估計達60%~70%,二級醫院甚至超過80%
剛剛過去的9月是“全國安全用藥月”,主題就是“謹慎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濫用現象如今是否已得到改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不久發布了《2012公眾安全用藥現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四成居民表示家中常備抗生素類藥品,23.9%的居民感冒后選擇使用抗生素,僅40.1%的居民會在服藥前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以抗生素為主的抗菌藥物濫用問題依然嚴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抗菌藥在國外的臨床使用率不超過30%,而在國內三級醫院保守估計要達到60%~70%,二級醫院甚至超過80%。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結果也顯示,我國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達70%,其中外科患者幾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達97%。
濫用抗菌藥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會誘發細菌耐藥,最終可能導致“無藥可用”。一旦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遠遠快于新藥開發的速度,就會讓人類重新面臨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脅。根據國內抗生素監測機構的調查,較常見的肺炎克雷伯菌,對目前被認為抗菌活性最強的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泰能”和“美平”的耐藥率,從2005年的1%左右上升到現在的9.5%。10年前不動桿菌最多只有3%是耐藥的,現在耐藥率超過50%。如果這種情況再發展下去,很多細菌感染性疾病將無藥可用,患者只能等待死亡。
抗菌藥濫用還會造成醫療費用的無謂增長和病患的損傷。因為抗菌藥在殺菌的同時,也會造成人體損害。據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楊志寅披露的數據,我國內地每年約有20萬人死于藥物不良反應,其中濫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目前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高達70%,約80%以上屬于濫用抗生素。
據新華網報道,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曾表示,我國個別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確實存在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現象,其中有六方面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基層醫務人員對抗菌藥物的了解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有的醫務人員為了避免醫患糾紛,按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使用抗菌藥物;三是部分藥品生產企業營銷行為不規范,加之極個別醫務人員存在著醫德醫風問題,導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四是公眾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識還比較薄弱,有些群眾身體一不舒服就會想到吃一些抗生素,有的患者會到醫院去開,還有許多患者會直接到藥店購買;五是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不完善,“以藥補醫”的機制仍然在醫院里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六是多種因素導致患者在診療前對抗菌藥物敏感性降低,醫務人員為了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得不提高抗菌藥物使用量和應用強度。
“我們一方面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違規違紀人員的懲治力度。”趙明鋼說。
事實上,對于濫用抗菌藥的問題,我國政府早已開始重視。從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就開始了強化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藥品流通管理。2004年,衛生部頒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5年,為掌握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形勢,我國建立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藥監測網”。2011年,衛生部在全國開展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對醫療機構抗菌藥物品種數、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等相關指標提出了具體量化限定要求。
今年8月1日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衛生部在其官網稱,《辦法》是對過去10余年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實踐經驗的提煉和固化,其發布標志著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進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為逐步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該《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限抗令”,也標志著我國抗菌藥物濫用阻擊戰已進入攻堅階段,這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由于我國醫藥知識普及程度不夠,國民醫藥知識相對匱乏,易受藥商促銷廣告宣傳的影響,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概念不清。加上去醫院找大夫開藥,費時費錢,不如直接到藥店買藥、診所輸液方便,這就使抗菌藥濫用有了市場。專家建議,應加強對公眾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宣傳教育,糾正公眾的錯誤用藥觀念、用藥行為和用藥習慣。如果缺乏公眾參與,僅靠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單兵獨進,戰果只能是暫時、局部、有限的。
“要減少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需要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感染科主任俞云松也認為,老百姓要拋棄對抗菌藥物的錯誤觀念,提高科學用藥意識,生病要到醫院及時檢查,遵照醫囑用藥。“減少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關鍵是要提高公眾意識。有關部門也應繼續加大對抗菌藥物科學用藥的宣傳力度。讓大家認識到,少用藥是好事,少用抗菌藥物更是好事。”(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