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近日,新浪微博上一位美容達人@冰寒發了條“面膜中含熒光劑”的微博,用wood燈測試了某些美白面膜發現,其中最有效的“美白成分”為熒光增白劑,并且在皮膚上洗也洗不掉。作為視覺欺騙,它們不可能減少黑色素,而且很有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網絡上還有化妝品成分專家張麗卿站出來表示:熒光物質分成兩種,一種是“非遷移性”熒光劑,而另一種則是較令人擔憂的“可遷移性”熒光劑,因為它可以遷移到人體皮膚、角質層中,有著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疑慮。究竟面膜中是否允許含有熒光劑?是否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風險呢?
發出熒光的不一定是熒光劑
“在365nm(納米)的紫外光源下發現的熒光反應,近年來似乎有增多的趨勢。我不知這問題究竟是化學性的長久存在,還是天然植物成分愈用愈多?總之,最近看到的頻率似乎是五年前的二到三倍。”臺北極致皮膚科院長、臺灣美容醫學學會的教育委員會主委宋奉宜說。
隨著這種現象的頻繁出現,許多人開始擔心,究竟化妝品里的熒光物質是什么?
化妝品研發人員、騰訊網美妝達人團成員李鑫分析說,化妝品中添加的熒光增白劑一般應該是二苯乙烯基聯苯類人工合成化學物,但產生熒光的物質可能是天然提取物,也可能是某些化合物成分。
一半以上的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熒光成分
“能發熒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發出熒光的不一定是熒光劑。苯環類東西大多能發熒光,能吃的銀杏黃酮也能發出藍色的熒光,芍藥也能發出熒光。除了熒光劑能發出熒光外,有一半以上的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熒光成分,比如黃酮類、人參等,只是熒光強弱不同。有些植物提取物中的熒光物質是化妝品的有效成分。”化妝品獨立評論師陳暖說,比如說苦參生物堿可以散發出熒光來,也可以治療痘痘。“化妝品中很少有添加純的植物熒光物質,多是粗提取物。”
作為染料的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化學成分,被添加到化妝品中,可以吸收肉眼不可見的紫外光,而不影響產品本身的反光率,然后轉化為淡藍色的熒光釋放出來,并且,淡藍色可以遮擋人臉上呈現出的灰藍色,顯得臉非常光潔。“我們黃種人,在發藍色熒光的‘中和’下,可以令臉本身的光亮度大大提升,讓人有一種洗完臉就白、擦完臉就亮的偽飾功能。”宋奉宜說。
■ 天然PK人工
天然熒光未必絕對安全
是否天然熒光成分就一定無害?有害的就一定是人工合成的?
李鑫表示,不一定,護膚品中禁用的天然產物比如香豆素,就是有害的。而人工合成的熒光劑,現在還沒有醫學研究資料支持它潛在的危害,也沒有發現熒光劑生產人員患癌癥的幾率更高。“但洗滌劑中對熒光劑已經有了添加上限,護膚品還沒有相關的要求。”所以,李鑫覺得,畢竟熒光劑沒有護膚功能,在進入皮膚后很難被代謝掉,所以,盡量選擇沒有熒光劑的產品更為放心。
“可以用檢驗紙幣真偽的紫外線燈,在暗處照射面膜,看是否散發淺藍色熒光,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大部分的面膜了。當然,并非所有含熒光的都能看到。”
人工合成的熒光增白劑有致敏風險
陳暖認為,一般人工合成的熒光增白劑,有一定的風險,“熒光本身是一種電子導體,因為它本身的不穩定結構,很容易被激發,在衰退過程中釋放熒光。這種特別活躍的分子,化學結構與DNA的化學結構類似,較容易遷移到角質層、血液里,引起基因突變,可能會致癌。也有可能導致人體排異,使人過敏。”同時,陳暖認為,熒光劑遷移是非常復雜的,所以他認為,消費者選擇時要看產品成分表里是否有添加植物提取物,是否有標明熒光的成分。“但比較可怕的是,有些化妝品并不將其添加的成分完整標明。”
廣東中山三院皮膚科主任賴維表示,熒光增白劑在很多產品里都有,一般都是在膏霜里添加熒光增白劑,起到亮膚的效果,其中不乏一些國外高級品牌。在各個國家的相關法律中是允許被使用的。它經過毒理學實驗的評估,“按照目前的驗證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