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網北京2月20日電(記者 曾利明)“通過系統整理歷代文獻構建的絡病學說,在指導臨床實踐中,可顯著提高以微血管損傷為核心機制的急性心梗、腦梗及糖尿病血管并發癥三大疾病及心律失常的治療效果,顯示出巨大臨床價值,是新時期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的典型代表之一”。這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中醫應用脈絡理論”的最新評價。
王國強在今天閉幕的第八屆國際絡病學大會上稱,吳以嶺提出的理論、臨床、新藥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有力促進了絡病學的科技創新和臨床特色科室建設,帶動了國家專利新藥研發,形成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相互促進的良好循環機制。
有關專家指出,由于歷史原因,中醫“經脈”與“經絡”概念混淆,致使血脈及脈絡病變的大量理論和治療方藥缺乏整理研究,更未形成系統的脈絡學說。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主任委員吳以嶺率領研究團隊,通過大量研究,提出廣義的絡脈分為經絡和脈絡,“脈絡”與西醫學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環具有高度相關性,為中西醫結合研究血管病變提供了結合點;并闡明“脈絡-血管系統病”發病、病機、辨證、治療的內在規律。總結出“搜剔疏通”的用藥規律。
同時,將絡病理論應用于心腦血管病、內分泌、腫瘤及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取得了較大進展:以脈絡學說為指導的“缺血區微血管保護--腦梗死治療新策略”,為腦梗死治療開辟了除溶栓、神經保護以外新的思路和途徑;首次運用絡病理論空間概念探討流感傳變規律,提出“積極干預”治療對策藥物連花清瘟膠囊,成為融合現代醫學防治流感研究的創新藥物,其與國際接軌的研究方法獲得醫學界高度認同。該研究陳國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