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暢銷廉價藥價格透明無提成致難入醫院

2012年01月20日11:1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醫院 藥價 氯霉素 廉價藥

一邊是看病難、看病貴,一邊是廉價藥漸漸消失。強烈的現實對比,讓網民們難以hold住。物美價廉的藥品哪里去了?能否讓廉價藥重回百姓視野?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廉價藥為何消失

哪些廉價藥消失了?網上一搜,頗為壯觀。對付蛔蟲的“寶塔糖”、治療腸道的“顛茄片”、一塊錢一支的“氯霉素”眼藥水、8元100片的牙周靈片等正在退出市場。據一項對國內12個城市42家醫院臨床用藥情況的調查顯示,醫院的廉價藥缺口高達342種,其中130種藥在10元以下,5元以下的藥品占了69%。

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是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醫藥流通企業,其技術和資本實力可謂雄厚,然而,在頗受消費者歡迎的廉價藥市場領域,由于受到成本壓力,也難以施展拳腳。據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黎洪介紹,雷嚀替丁膠囊,抗感解毒顆粒等一些虧損的產品該公司已不再生產了,現在主要生產招標藥品。由于近幾年藥材價格不斷增長,人工,水電成本逐年上升,國家對藥品的價格也是只降不升。使得老的、好的廉價藥品出現虧損,就沒有生產了,而在生產的有些產品,包括注射用的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青霉素等,也處于虧損邊緣。

在政府招標過程中,藥價越低越容易中標。如此一來,小企業以犧牲質量來壓低競標藥價,大企業出于對品牌的保護拒絕“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結果是不少大企業反而在廉價藥的生產中敗下陣來。

黎洪認為,在招標過程中,小的企業惡意競爭,有意降低價格,使得中標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所以在這種狀況下,一些廉價藥中標就非常低,遠遠低于成本價,這就使得企業沒法繼續生產了。

廉價藥因為其物美價廉,并頗具療效而深受市民歡迎。然而,面對微薄利潤,甚至無利可圖的廉價藥,廠家出于市場本能通常面臨兩個選擇:要么淘汰,要么改良。一般情況下,一種新藥要獲得國家批準的生產許可證號通常是三年,如此長的等待周期,企業更愿意以“改良”“濃縮”的名義對廉價藥重新洗牌。如此一來,一些廉價藥脫掉“廉價”的外衣,在“改良”幌子的全新包裝下,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所謂新藥重出江湖。以消炎藥為例,從四環素到阿莫西林再到頭孢的蛻變,與之緊隨的就是價格從幾毛錢到四五元錢再到二十多元錢的攀升。可以說,每一次蛻變,便是一次藥價的飆升。

此外,企業巨額廣告的投入也是造成廉價藥消失的一大原因。以夏商菊為例,廣州星群生產一包要賣13元,其他品牌則相對便宜,這多出的廣告費用便需要消費者來分攤。

廉價藥消失醫院難脫干系

廉價藥的消失,醫院也難脫干系。醫院占據著藥品消費市場85%的份額。調查發現,由于廉價藥的價格透明,又無提成,在“以藥養醫”的大背景下,廉價藥很難進入處方。

廣州藥品批發商謝煒青透露,現在的醫藥代表拿一些藥,提成給醫生,醫生就多推哪個藥,如果廉價藥透明了,那就沒得提成了,醫生也就無利可圖了。但醫藥代表藥賣不出去,醫藥代表肯定不會把藥放到醫院去了。

有人將廉價藥的消失歸結為醫院的15%藥品提成制度。15%的藥品提成制度,是指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允許醫院通過藥品提成15%實現“以藥養醫”不得已而為之的政策。在醫院采購的藥物中,分基礎藥物,和非基礎藥物,醫院提成只能在非基礎藥物上出現。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基礎藥物進入醫院。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認為,由于基本藥物15%的提成沒有了,作為醫院的經營者來講,很自然選擇高價藥。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有力的行政手段去約束。

國家應出臺相應補償機制

記者調查發現,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收錄的絕大多數是普通藥、常用藥,利潤空間較小,卻成為近年來國家藥品降價的主要對象。廖新波認為,國家大力推進基本藥物制度是一件好事,在執行過程中,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將對一些藥物進行行政性壓價,導致本來就探底的利潤更是無利可圖,甚至是虧本生意。如果國家不出臺相應的補償機制,基本藥物制度只靠行政手段,而無經濟補償手段,其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此外,國家制定的藥品招投標價,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藥價的虛高,但是對廉價藥卻是一種殺傷力。因此要防止廉價藥消失,政府應該將固定的定價策略,改為浮動定價策略:根據市場變化實時監控定價,而不是一勞永逸一刀切。

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黎洪表示,招標就是除了要把高的藥品把價格降下來,還要把不合理的低價藥價格提上來,這也是政府應該做的工作。那么我覺得,國家要制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因為不能太低,因為太低對于一個品牌是一個損害,制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對于有品質的藥品能夠正常使用,這樣能夠解決優質廉價藥逐步退出市場,這是我們的建議。(記者周強 肖思思)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經濟參考報